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重审核电安全(2)■本报记者李晓红
作为一种潜力极大的能源,核能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青睐。但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风险一直是世人争议的焦点,特别是因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中,核燃料棒熔化后产生的辐射问题,核燃料以及核废料处理再次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核废料处理并非紧迫问题?
“目前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很少,处理核废料并不是那么紧迫。”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废料处理应是今后关注的问题,且国内核电站都有核废料暂存池。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一座发电能力为1?000兆瓦的反应堆,每年产生大约33吨核废料。这些物质若装到一辆大货车里,只能盖满它的底。有美国能源技术专家就表示,“我们总是谈论大量的废料,而真正的废料其实非常少。”
不过,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看来,核废料处理问题亟待解决。他告诉本报记者,“核废料具有极强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长达几千年乃至上万年。一旦处理不当,会造成长时间的核辐射影响,包括癌变、生态环境破坏等。”特别是高放射性乏燃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放射性元素,仅10毫克的钚就能使人毙命。
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的核电产业将迎来大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既定目标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至8000万千瓦。随着大批核电工程的陆续开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核废料产生,核废料处理需求快速增长,且核废料处理关系到环境保护和民众的生命安全,这对中国的核废料处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处理核废料主流方式为封存填埋
“核废料分为低放射性废料与高放射性废料两种。”周修杰告诉本报记者,低放射性核废料主要是经过焚化压缩固化后,装进大型金属罐,然后将其在浅地层中掩埋。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方式则有“再处理”和“直接处置”两种。”
据本报记者了解,“再处理”是指从核废料中回收可进行再利用的核原料,包括提取可制造核武器的钚等元素。“直接处置”是指将高放射性废料经过冷却、干式储存、最终处置三个阶段进行“地下埋藏”。
掩埋核废料需要巨大的地下空间,因而有业内专家积极呼吁,“加紧核废料处理厂建设,加紧核废料转化再利用技术研究,以提高核废料处理能力。”
有核电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1月3日,中国核能技术获得重大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我国在核废料处理技术上实现突破。”随着中国成功实现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铀、钚材料的回收,中国有望将钚材料在快堆上实现循环利用。
不过,环保部核安全司核燃料处处长邵明昶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采用化学方式,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核废料回收存在回收安全的问题,而且乏燃料后处理成本非常高,对工艺流程、设备以及材料要求非常高。
上述专家也表示,核废料回收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天然铀的成本还是低很多,而且核废料回收技术只有应用在第四代核反应堆上,其经济效益才可能更好。
据悉,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研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深地质处置方法,即将核废料保存在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
亟须建设核废料处置库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核废料处置库建成之前,所有的核废料只能暂存在核电站的硼水池中。随着核废料的不断增多,若不能及时建成核废料处置库,中国核工业将面临着核废料无处存放的境地。
“核废料处理与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核电布局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能尽快建成大型核废料处理厂,我国核电产业在未来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梁俊福表示。
“目前,我国已经建有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但是尚且没有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库。”周修杰表示,考虑到核废料处理厂的选址、技术、运输、环境评价等因素,如何选择合适的填埋地址也很困难。
“核废料处置库选址必须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上述核电专家表示,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处置库都建在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地区。由于核废料的高度危险性,一旦处置库选址不当,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