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历经30余年,天津经开区从一片茫茫盐碱滩起步,逐渐蝶变成一座生态宜居、耀眼夺目的产业新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始终坚持走绿色、创新发展之路,绿色低碳是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基因与底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凝聚磅礴的创新伟力,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发展“泰达模式”,开启泰达新的“绿时代”。
在这里,规划为先,运用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理念指导园区开发,为形成绿色高质量发展局面奠定基础;
在这里,产业升级,向“绿”而行,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这里,环境向好,水碧天清城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十余个国家级绿色品牌是天津经开区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前行获得的“勋章”,其将坚持初心,守正创新,探索新路径,融汇新动能,构筑起泰达绿色发展新未来!
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
形成有特色有支撑绿色产业格局
近日,国内最大的氰化钠公司——河北诚信集团落子天津经开区,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年甘氨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利用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生产丙烯腈时的副产品氢氰酸作为原料,生产甘氨酸产品。”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投促办主任王义珠介绍,项目投产后,将与中石化乙烯项目真正实现“隔墙互供”,在具备成本优势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无独有偶,同样于近期落地的恒河碳五碳九综合利用新材料项目建成后,也将以中石化南港乙烯生产的碳五碳九为原料生产特种树脂等多种新材料产品。项目达产后年营收预计将达到56亿元。
在《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工作方案》、《天津南港工业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高起点规划的引领下,作为天津市未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承载地,天津南港工业区正在不断招引越来越多的“链”上项目布局于此,产业持续向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跃升发展。“南港工业区已谋划形成了众多延链补链强链储备项目,促进园区内企业间原料不出区、产品上下游隔墙互供、产业链共生互补,形成企业间抱团、耦合、循环发展。 最终形成一条‘吃干榨净’的绿色石化产业链。 ”王义珠说表示。
天津经开区秉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培育促进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升级低碳化发展,新兴产业聚集促低碳发展的良好势头已然形成。
备受瞩目的中圣冷能综合利用项目位于天津南港工业区,即将于2023年初启动建设。“中石化LNG项目和北燃LNG项目全部投产后产生冷量约为1300t/h,目前这两个项目产生的冷能被直接排入大海,造成资源的白白浪费,中圣冷能综合利用项目投用后,将回收冷能进行综合利用,项目全部投用后可利用冷量700t/h,预计节约标准煤约3.7万吨/年,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1万吨/年。”天津经开区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世界级冷能梯级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经开区绿色产业的又一标杆。
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为基础,天津经开区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维斯塔斯、施耐德、SEW、威立雅等世界 500 强绿色产业企业不断集聚,东方电气、七一二通信、泰达洁净材料、博迈科等上市公司绿色产业企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化等支柱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的互动、互补、融合、协同、嵌入式发展模式,形成有规模、有重点、有特色、有支撑的绿色产业格局。2020年,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更是对经开区绿色产业发展成绩的肯定。未来天津经开区将进一步以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为重点,推进绿色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促进绿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绿色工厂遍地 “开花”
节能环保水平领先全国
位于南港工业区的金桥焊材高端焊材智能制造工厂投产在即。从规划设计到配套设施,这座近零碳工厂都将低碳、绿色、循环理念“进行到底”。
进入宽敞的厂房,屋顶一条条布局合理的透明采光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大幅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节电效果。而类似这样的低碳设计在这里比比皆是。“明年开春,厂房屋顶还有绿化带上都将铺设上光伏板等发电设备,总面积将达到11.2万平方米。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南港工业区临海拥有的丰富风能优势,在厂区内建设2座风力发电设备。这些风电设备和光伏设备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9MW,平均年发电量能够达到4000万度,将全部用于工厂生产,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可节约4916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5372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18吨。”金桥焊材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卢少川介绍,项目投入后,低碳化生产工艺和节能技术的采用,将显著提升能源利用率;企业自主研发的余热回收装置将对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能源消耗。此外,电动叉车替代燃油叉车、配建快速充电桩都让工厂“绿意”更浓。
随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生产型工厂低碳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在天津经开区一批像金桥焊材一样的低碳环保工厂正在“遍地开花”。新建工厂竞相成为环保“标杆”,众多“老”企业也不遑多让,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升级”。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绿色光伏项目建设正酣,整体装机容量约为17MW,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提供17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预计减碳1.5万吨/年;长城汽车产业园52.24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完成,年度发电量可达6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排放4600吨。一汽丰田汽车生态设计项目、杰士电池铅酸蓄电池绿色生产项目、东邦铅资源再生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资源化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增绿”效果显著,并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 天津经开区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和能效“领跑者”等工作为抓手,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绿色升级。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天津市绿色工厂55家,初步实现了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向低碳化发展。
坚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天津经开区下好先手棋,在政策支持上动 “真招”。2007年其在国内率先发布了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补贴政策,持续拿出真金白银引导园区企业深度减排,2020年政策再度升级修订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发展暂行办法》,增加了对加氢站、绿色发展项目、建筑节能、部分类别大气污染治理、污染物协议减排、重污染天气减排、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项目的补贴。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1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对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给予投资额30%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总额最高达200万元。政策发布以来共补贴节能环保项目1540余个,补贴金额逾2.2亿元,并同时申请上级节能环保补贴资金3.1亿元。
此外,为了提升环境保护先进企业荣誉感,获得感,自2015年开始,天津经开区每年举行“生态环保先进30强企业”评比,并对先进企业进行授牌、表彰,有效激励了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开展源头减排,不断加大污染治理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鼓励引导的同时,高水平开展监测监管与服务也是天津经开区打造绿色园区、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经开区从2001年建设项目审批数据库开始,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搭建智慧环保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大幅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自2016年开始积极推行“环保管家”服务监管模式, 整合发挥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让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双赢”。
通过近年来持续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循环化改造、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目前天津经开区土地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多数资源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开发区处在领先地位。
先行先试 大胆创新
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典范
如果在夏秋季节来到天津经开区西区双城绿廊,会发现这里各类树木葱葱郁郁,各色繁花汇成迷人海洋,清亮的河流静静流淌,一幕幕美景常常让前来游玩的居民流连忘返,这个建成不久的城市“绿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打卡地。
众多的公园绿地、越来越清澈的河道明渠、林立的绿色建筑……近年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很多人对泰达这座新城的直观印象,而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大气污染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从2012年的4475吨、3833吨下降至2021年的188吨、903吨,下降幅度达到95.8%、76.4%;水污染物方面,化学需氧量从2015年的568吨每年降低到2021年245吨每年,降低了一半,氨氮排放量从32.7吨每年降低到4.43吨每年,几乎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各项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实现了大幅度下降。2021年,天津经开区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6个微克/立方米;达标天数比例74.6%,较2015年增加16.3个百分点。四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蓟运河防潮闸、海河大闸、东排明渠和永定新河塘汉公路桥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泰达威立雅等5座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100%,北排明渠、LNG冷排口两个入海排污口水质达标。
以工业区起步的天津经开区日益成为“颜值”与“内涵”兼具的美丽园区,成为低碳发展示范区,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众多的创新与“首例”成为了经开区“绿色”发展旅途中鲜明的印记。
2009年,全国首家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落地泰达,成为国内第一批以碳资产排放权等为资产标的物的交易市场之一,先行先试领行业之先;
2010年,推动成立全国首个专业促进区域低碳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搭建低碳发展国际交流的渠道,推进企业吸收低碳理念,应用低碳技术。历经数年发展,从服务于区域企业的小平台,成长为“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常设秘书处,为国内更多工业园区提供低碳技术支撑;
2014年,编制并实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从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等全方位,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设置了路线图;
随后几年天津经开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动园区企业开展碳排查、率先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监测项目、率先推动园区产业共生系统的建立,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开展绿色办公室建设等创新项目。
厚积而薄发,数十年积淀的绿色底蕴让泰达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先行者,交出可持续发展的“答卷范本”。在这里,于家堡地区获评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从8大指标体系规划入手,实现绿色建筑覆盖率100%,119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楼宇集中供冷,4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实现高度集约化发展;在这里,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目前区域内已拥有高标准绿色建筑达到42项,采用各类先进环保节能技术,打造“绿色办公”场景;在这里,创造了重盐碱生态脆弱区到绿色宜居地的“生态奇迹”,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39.3%;在这里,经开区东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多年来基本上可以做到“大雨无积水,暴雨不淹城”,赢取广泛赞誉;在这里,双城绿廊生态屏障、南港湿地公园等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实施让城市生态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绿色魅力愈发彰显!
虽然荣誉满怀但初心未改,
泰达绿色的脚步从未停歇。
落地于经开区东区的天津双碳大厦揭牌在即,目前已经迎来一批低碳产业领域重磅机构入驻。未来这里将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打造低碳科技的 " 硅谷 " ,辐射带动滨海新区、天津市及周边区域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金融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天津经开区关于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金融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已起草完成。经开区将突出金融创新优势,重点发展碳金融、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设立双碳基金和绿色银行,加大对符合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企业和产品的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循环、低碳领域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投融资及碳交易活动。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泰达特色低碳产业示范集群……这份属于泰达的绿色发展“清单”还有很长。天津经开区将持续奋楫笃行,踵事增华,在未来的低碳时代,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出低碳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模式,谱写绿色发展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