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核心摘要
英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英恒科技”或“公司”)创立于2001年,2018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二十年来,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应用市场的方案解决与技术开发服务,提供用于新能源、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汽车电子部件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缩短开发周期,赢得市场先机,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落地量产。
头豹研究院认为,公司具备以下核心竞争力:1)处于优异的高速增长赛道中。2)具备商业模式、技术积累、前瞻布局等比较优势。此外,英恒科技在传统汽车&商用车方面积淀深厚,产品多样。通过对英恒科技企业的深入分析,头豹研究院将为您洞察企业最新动态。
软件定义汽车浪潮下的隐形冠军,优质标的加速向上未来可期
申港证券研究所于2021年11月23日发布研究报告《英恒科技(1760.HK)—被低估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英恒科技(1760.HK)2018年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深耕汽车电子领域,提供用于新能源、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汽车电子部件解决方案的公司。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英恒科技企业研究报告》,公司具备以下核心竞争力:
1)处于优异的高速增长赛道中。公司处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等高速成长的优异赛道中。电动汽车相关的软件如BMS、VCU等将持续放量,公司在BMS、VCU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前三;其自动驾驶相关产品预计将很快进入批量列装,有望成为行业内量产车辆的自动驾驶产品先行者;
2)具备商业模式、技术积累、前瞻布局等比较优势。公司拥有汽车电子领域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整合资源通过技术积淀形成规模效应、成本优势、快速迭代能力,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另外,通过“自主研发积淀+对外技术投资”进行深耕,构筑公司技术优势;此外,公司把握汽车新四化演进趋势的更迭,进行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并成功抢占市场。
立足汽车电子稳步发展扩边界
专业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英恒科技(下称“公司”)创立于2001年,2018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二十年来,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应用市场的方案解决与技术开发服务,提供用于新能源、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汽车电子部件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缩短开发周期,赢得市场先机,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落地量产。从传统到电动、智能,不断延展能力。2004年-2008年,公司产品重心在传统汽车应用,解决方案覆盖了车身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安全系统中的大部分电子部件;2008年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提供BMS、VCU、MCU、DCDC转换器等核心产品;从2016年开始,布局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域控制器、车联网控制器、网关控制器、雷达等相关应用,开始入局智能汽车领域。
轻资产运营、无自建工厂,生产环节由合作密切的外包方承担。公司没有自建工厂,专注于研发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在生产环节,公司负责产品线初始跑通、产线搭建、测试调试和运营维护,实际生产由外包方负责。这种商业模式减轻了公司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的压力,使公司更专注于技术本身。
专注汽车电子定位多元平台
汽车电子万亿规模可期软硬结合企业更享红利
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开发、测试和集成企业,迎来红利期。目前,汽车逐步向智能化演进,远期成为机电一体化智能终端的趋势初现。麦肯锡在报告中指出,在汽车电子总收入中,软件和软件测试、集成将占据更大的比重,全球范围内2020-2030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9%、10%,远超汽车市场总体3%的增速。
随着汽车向电动、智能转型,“白盒交付”或“合作开发”成为主机厂基本诉求,传统Tier1厂商“黑盒交付”的模式有望打破,为国内供应商提供了难得的产业机遇。
在上游合作中,英恒科技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进行深度绑定,可获得稳定、高品质、高性价比供货来源。例如英恒科技与地平线的合作上升到联合开发的层面,在产品和技术领域实现“双合作”。在下游合作中,英恒科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Tier1而是研发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来源。在车辆研发过程中,英恒科技作为合作伙伴和车企一道定义新的功能需求,并将核心技术和车企共享,甚至可以开放其开发代码。
电动专家智能新贵传统老手
新能源:三电系统能力完备业务增长迅猛入局氢燃料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0万台,截止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接近500万台,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比汽车市场的25%,超过400万台。
2019年的补贴退坡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出现一定程度滑坡,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国家政策推动、用户基础教育、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增长趋势不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70%,是未来主流产品,和电动汽车相关的软件如BMS、VCU等将持续放量。
公司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占率3.5%,排名第7,快速增长中。公司提供完整的BMS产品系列:
1)如用多种AFE芯片方案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电池包,可以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CAN或Daisy-chain)部署方式,能够适用于BEV、PHEV、HEV等各种新能源车型;
2)主动均衡、被动均衡、无线BMS,最高可支持800V高压系统,支持OTA功能、架构,完整的开发流程,可提供功能安全开发服务,以及提供定制化软硬件开发及测试服务。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是广汽Aion、长安汽车和北汽新能源,同时也与蔚来下一代产品和一汽红旗也与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长城、吉利等车企正在接触。根据NE时代数据,公司2021年7-9月BMS装机分为7,928、8,281、11,816套,市占率3.5%,9月排名第7。据申港证券研究所观点,公司现有销量数据主要由广汽Aion、北汽新能源贡献,2021年Q4长安汽车预计将开始贡献业绩,2022年蔚来、一汽红旗等品牌也将贡献业绩。
公司电机控制器(MCU)业务值得期待。公司的MCU由控制板、驱动板、电源模块、DC-Link电容、电流传感器组成,完全符合ASIL C标准,适用于BEV和混合动力车等各种新能源车型。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是北汽新能源,同时也与长城、长安、广汽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包括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和Smart品牌车型和一汽红旗。据申港证券研究所观点,公司2022年与长城、长安、广汽、吉利极氪、一汽红旗等品牌合作预计将贡献业绩,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弹性增量。
公司燃料电池空压机控制器,布局氢能未来。公司的解决方案包括燃料电池控制和高速空气压缩机控制器,空气压所及控制器可实现100,的转速控制。空压机被称为燃料电池的“肺”,负责为燃料电池电堆提供特定压力和流量的干净空气,进而为燃料电池内部进行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的氧气。从成本角度,空压机约占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的25%,仅次于电堆,是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之一。据申港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公司与上汽捷氢合作开发空压机控制器产品,公司产品单车价值约10,000元。
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约30%。除了MCU、BMS和燃料电池系统外,公司VCU全市场份额第8(2021年9月),也处于快速上量的阶段。综合考虑到公司在MCU、BMS等领域的在手订单情况,以及公司在VCU、PTC、电子水泵/油泵控制器等领域的稳固市场份额,申港证券认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将在成为带动公司业绩上行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40%。
智能化:前瞻布局扩展能力边界
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英恒科技企业研究报告》,目前在自动驾驶方面,ADAS装机量已经超过1/5,主要包括自动紧急刹车(AEB)、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系统(LKS)等功能。
预计2021年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将量产,带动自动驾驶软件相关产品如AVP、AEB等的市场份额增长,L3级别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将在2021年开始,呈现逐步加速渗透趋势,L4+L5级别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根据IHS预测数据,2035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有望达到570万辆,将超越美国(45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市场。
前瞻布局智能领域。在智能驾驶赛道,公司已经完成了包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毫米波雷达、座舱控制器、4G/5GT-box、代客泊车(AVP)、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等在内的智能化产品解决方案。公司目前主要产品:
1)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作为自动驾驶车辆中的核心零部件,智能驾驶控制器通过对Radar、、Lidar等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析、融合,完成对场景的理解,并实现实时路径规划、车辆动态控制等功能。公司目前产品包括:、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和多功能前视一体机等。合作开发&应用:公司与英飞凌、地平线、赛灵思、北汽新能源等公司有合作开发域控制器或自动驾驶相关产品。
2)雷达:自动驾驶演进感知先行。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和多功能前视一体机中均集成了部分雷达数据处理和数据融合功能,可辅助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此外,公司现有车载24Ghz雷达产品,能够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信息,实现行车的盲点监测(BSD)、变道辅助(LCA)、横向车辆报警(CTA)等ADAS应用。
传统汽车&商用车积淀深厚,产品多样。2021年上半年,车身控制、安全、动力总成占公司营收分别为18%、19%、11%。公司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即用型”以及“即可量产型”的解决方案,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领域:加热通风及空调、安全气囊、ABS、ESC、TPMS、网管等;商用车领域:电动空调、冷却风扇、泵机控制器、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等。
*本文部分援引于报告:《2021年英恒科技企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