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本着“保护大水缸,建设宜居家园”的美好愿景,在全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经过十多年努力,目前该工程已从建设转入运维,基本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2016年开始,全区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移交至区住建局,并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机构开展运维管理。目前,共移交运维412个村、处理设施214座、管网1974公里、提升泵站113座,受益农户10.66万户。2016年,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2017年,黄岩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经验作为范本案例,列入《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编码导则》。
凝心聚力开新局
一是市区两级齐抓共管。长潭水库作为台州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是台州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库区农村生污水治理工作,市委书记陈奕君专门就库区王岙村为代表的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出批示;市长张晓强专程赴库区召开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黄岩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将长潭水库饮用水源系统保护列为“一号工程”,举全区之力推进库区生态治理,做好库区截污纳管、违建拆除、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工作,全面打响库区水质保护攻坚战。
二是“东西”联动协同推进。结合黄岩实际,分东部平原区和西部库区两部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2017年,在“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面对市民对“蓝天碧水”的强烈期待,黄岩区启动平原区原污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在不改变原有处理设施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设施进行局部优化,有效较少故障发生率。共完成改造终端105座,提升泵站65座,加装改造能耗监控系统177套。同时,在北城下庄1号、南城金寺堂等7个处理终端开展准Ⅳ提标改造试点工作。2018年,在总结试点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对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的更高要求,启动了库区二级保护区2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工程,新建改造70个污水处理终端、130公里管网,涉及北洋镇、平田乡、上垟乡、屿头乡等3乡1镇。目前,改造终端已全部陆续投入使用。
三是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建立以部门为管理主体,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打好污水治理“组合拳”,全面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建设运维,合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按照地域划分,组建西部片区、中部片区、东部片区三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微信群,邀请各方主体参与,在线上实时交流、点评指导,每周一召开线上工作例会,进行上周工作总结并部署下周工作计划,做到监督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整改措施到位。
从严管控优质量
一是高标准谋划。坚持创新发展,探索最佳农污治理模式,采用集中式处理和分散式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中,重点保障处理终端(宁溪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扩容,并且按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要求,做到污水“应纳尽纳”。比如在乌岩头村传统村落保护建设过程中,积极建设地下污水管网,全部污水接入宁溪污水厂统一处理。在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中,重点选好处理工艺,经过10多年探索,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 “MBBR+砂滤”处理工艺,终端出水达到准Ⅳ标准。库区二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标准达到了地表水准Ⅳ类,这是全省第一个出水水质达到这一标准并大规模应用的地区。在终端出水排放方式上,积极践行“中水回用”理念,对尾水进行综合利用,用以林区喷淋、农田灌溉、厕所用水等,不直排河道、水库,减少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二是精细化施工。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有效”原则,推进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工程一体推进,有效减少政策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外在因素干扰。在施工质量管理上,实行“五个全程”: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工程监理全程监管、造价审计全程监审、市政质监全程监查,“CCTV”检测机器人全程体检。在这种模式下,截止目前,完成管网检测30公里,发现各类问题142起,其中现场整改138起,返工整改4起,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在施工方式选择上,打破行政村的规划界限,根据山区地理面貌和实际施工需要实施治理工作。比如在联丰、杨恩两村改造中,结合村庄实际,科学开展终端选址,将两村管网系统连接至同一终端设施进行集中处置,用尽量少的资金做出尽量大的工程受益面。在施工地点的选择上,充分利用原设施基础或周边边坡荒地进行终端重建,尽量减少占用良田。在改造提升的70个终端中,利用原基础设施的41个,利用边坡荒地的8个,占总量的70%。
三是无缝化移交。针对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探索“试运行移交”模式,加快移交速度和效率。对已建设完成且运行状态良好的终端(含管道),同时具备运维必须的A类资料的,先行移交运维单位进行试运行,并在试运行过程中不断整改完善,在达到工程竣工验收条件后,再办理正式运维移交手续。采用这种移交形式的占总移交量的59%,整体移交效率提高50%以上。在当前实施的库区二级保护区2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中,创新采用“EPC+O”模式,推动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实施,缩短施工工期,保障出水水质,加速实现项目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效运维促长效
一是标准化管理。出台《黄岩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意见》,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和完善运维管理记录制度、运维管理情况上报制度等规章制度,对日常运维管理、水质水量、年度检修测试等进行记录,对运维报表、重大故障、严重问题进行上报,确保运维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出台《黄岩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设置对乡镇街道和运维单位两个层级的考核细则,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对乡镇街道考核体系以及与运维服务费用结算挂钩。
二是专业化运作。择优选择第三方专业运维单位,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中心,按照“半小时”服务圈的原则,组建区域运维管理团队,负责应急事故的处理、水量水质的监测和记录、污水管网和终端的巡查维修等具体工作。在第三方专业运维团队18人的基础上,每个乡镇配备2个兼职监管员,每个村集体安排1个专职巡检员,共同组成500多人的维护监督队伍。依托运维中心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对整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在线监测、远程控制、智能监视和智慧管理,有效提升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自动化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2018年共发现并处理问题472起,其中管网153起、终端设施161起、提升泵站158起,按时处理率100%。
三是无忧化保障。落实财政资金保障制度,年初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其中在库区二级保护区2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工程中,区政府投入1.27亿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此外,每年投入约13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常运维和管网终端设施的提升改造。同时,建立运维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制度,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组织运维人员学习治理运维工作常识、运维方法,解决运维难题,从而不断完善对运维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运维工作正常进行。目前,已有792名学员完成相关课程培训,其中695人获颁“污水处理工”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编辑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