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一、关键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酿成7级核事故,产生上百万吨核污染水。
2013年,东京电力公司首次提出向海洋排放已过滤的低放射性核废水的计划,引起周边国家担忧,计划被叫停。
2016年,修建冻土墙以防止地下水流入反应堆建筑物,减少新增的核废水,此举一度遭到质疑。
2019年,东京电力公司表示核废水存储空间将在2022年达到极限,恢复讨论向海洋排放方案。
2020年2月,东京电力公司公布新的核废水海洋排放方案,称会使用先进的ALPS系统进行三重过滤和稀释,确保节水达标后才排放。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提出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拟将核污染水经过过滤、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预计将持续20-30年。
2022年2月14-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小组访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和现场,完成首次核废水排放现场调查。
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称将于今年春夏期间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2023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美国支持该决定,称符合全球核安全标准。
2023年5月27日,中国在世卫大会再次强调反对日方单方面排海。
2023年5月29日至6月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再次访问日本,审查ALPS系统和排放计划,这是发布报告前的最后一次访问。
2023年5月3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认为,东京电力公司有能力准确测量储存处理水中的放射性核素。
2023年6月12日,东京电力公司开始试运行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试运行2周。
2023年6月26日,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排放隧道工程完成,必要工程基本完工。
2023年8月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福岛核污染水预计将于8月24日开始排海。
2023年8月24日,日本当地时间下午1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日本核废水开始入海排放,计划排放30年。
二、扩散时间
根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研究,在污染物排放的早期阶段,污染区域快速增大,在120天内达到30°纬度x40经度。由于洋流作用,污染物在纬向上的扩散速度远高于经向。高浓度污染带区域保持在约35°N附近。1200天后,污染物到达东部的北美洲和南部的澳大利亚海岸,从而几乎覆盖整个北太平洋地区。然后,这些污染物沿巴拿马运河向东移动,快速蔓延到整个南太平洋。在2400天内,随着向太平洋的扩散,污染物的一小部分通过澳大利亚以北的水域扩散到印度洋。3600天后,污染物占据了几乎整个太平洋。尽管污染物排放发生在日本附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污染浓度的水(黄色和红色部分) 向东沿35°N纬度移动。
图片来源: Liu Yet al. of water: and . . 2022.
图1(a)宏观和微观扩散分析的子过程及其关系。(b)宏观和(c)微观扩散分析结果。(d)三个沿海城市相邻水域的污染物浓度变化。(e)用宏观和微观方法得到的污染物浓度曲线比较。
三、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人体的影响
核污水中的氛、碘-129、钻-60等放射性核素可增加人体突变、致畸和致癌的风险。
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增加DNA突变风险;碘-129增加甲状腺癌风险;钻-60可引起白血病等。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生物链积累,最终影响食用海鲜的安全。
具体疾病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软组织肿瘤等。健康影响可能持续几十年。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排放的放射性核素会在海洋中扩散,可能污染整个太平洋甚至全球海域。
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可能遭到破坏。
影响可能持续几十年,需要长期监测海洋辐射,评估生态环境影响。
对行业经济的影响
渔业将首先受到影响,中国远洋渔业主要渔场位于排放海域上游。
日本农产品出口可能受限,导致全球粮食供应下降,粮食价格上涨。
海产品相关行业全部受到波及,如食品、药品等。
负面影响可能持续几十年,各国需要共同防范。
四、我国的应对措施
生态环境部表示高度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当前,生态环境部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 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后续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切实维护我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1. 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核污水排放的影响和扩散情况。
2. 暂停可能受核污染的日本水产品进口,严格管控日本食品输入。
3. 持续开展食品核辐射检测,切实防范放射性污染食品流入市场。
4. 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监管和应对策略,防止核污染扩散。
5. 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进行联合监测和科研,更好地了解核污水影响。
6.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核辐射问题的认知。
7. 坚持对公众健康高度负责的原则,在必要时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8. 核污水排放时间长达30年,必须持续监管和应对,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9. 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制定应对核污水污染的长效机制。
10.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核污水治理和检测新技术。
本知乎号致力于科普双碳知识,有关于碳达峰方案如何编制、区域碳排放如何核算等问题,或者是对文章存在疑问,欢迎后台私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