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他们的备选方案有二:第一,便是通过建造海底隧道、将污水引流到距离海岸1公里外的海底排放;第二,直接从岸边排放。
最近,日本敲定了前者,原因在于:通过这样的方法,核电站污水的扩散会变得更加容易!东京电力公司表明,海底隧道建设将最终在2023年的春季完成!同时当地计划单日最大排放量为500吨,最终的实际排放量为137万吨以上!
灾难的起源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这场特大地震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
受此影响,日本的“福岛一号”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
走投无路之时,唯有持续向机组安全壳内投入冷却水以冷却堆芯。这些冷却水加上地下水的涌入,积累得越多,成为了很难处理掉的核废水。
放射性物质“害人不浅”
日本福岛核泄露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数万名居民被迫举家搬迁。福岛一号核电站附近的大面积区域成了野猪的天堂、数量飙升。野猪吃着带有放射性的食物,自身也开始逐渐带有放射性。
科学家曾对当地的野猪群进行放射性铯元素浓度的测量,最终发现这些野猪体内的放射性元素铯-137的含量远超安全水平!
要知道,铯-137的半衰期可达30年,它会在动物、植物的体内不断积累,积累量最多的当然还是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比如我们人类!
遥想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危害却仍未退减:一些野猪身体里的铯-137浓度远超事故发生那年的。
除了野猪,有人也曾在日本宫城县发现一只9足章鱼。由于宫城县和福岛县的距离相隔不远,不排除章鱼的“变异”和福岛核事故的辐射存在着密切联系。
排放核污水“罪恶滔天”
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2021年4月,日本决定将核污水经过滤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的行为将持续二十至三十年。
按照日本的说法,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后,所有的危险辐射物都能被去除。
然而真实情况是,科学家在这些污水中,仍能看到放射性同位素铯-134、铯-137、碳-14、钴-60等放射性同位素的影子!
这些残留的物质,需要较长的时间降解,用时甚至可达上千年!与此同时,它们很难因海水稀释而减少危害,但却很容易被海洋生物所吸收。
毋庸置疑,作为潜在的毒性物质,它们将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减少生物多样性。
对人类的危害
而对于人来说,只要人有食用海鲜的行为,这些有毒的元素终究还是会经食物链传递,最终积累到我们体内,对DNA形成严重损害,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一些放射性物质一旦被人体过量摄入,生命结束的悲剧不经意间便会上演!
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一方面,借助海流扩散的力量,放射性不可避免地会扩散到东海、渤海等海域。
而另一方面,日本地处千岛寒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交汇处,如果污水进去海水,影响到的绝不只有自身!当核污水“有机会”来到北美洲西海岸,它将依靠整个北太平洋环流深刻威胁海洋环境,对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处理核污水,减少其污染性,方法不是只有“排入大海”,但由于规模太大、资金过高,日本一意孤行地选择了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处理方式!
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认识到:核污水的排放,不管是对人类,还是对其他生物,都将造成严重伤害!
美好的大自然为什么要承受这种“莫须有”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