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改革激发澎湃动力,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今年,海安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体会议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全面夯实绿色生态基础,持续擦亮美丽海安生态底色。近年来,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从优化环境准入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统筹推进园区污染治理、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等方面着手全面探索政策改革,力争建立高效的市场配置环境资源方式和先进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有效节约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破解园区发展难题和障碍,充分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在激励企业绿色转型、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是2012年海安市人民政府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合作,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的江苏省“南北共建园区”,是南通市“3+3+N”重点板块中的高端纺织园区,2019年12月被列为江苏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园区。目前,该园区已有7个20亿元项目落户,23个10亿元以上项目竣工,4个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竣工,3个1亿元项目落户,6个亿元以上项目技改,6个亿元以上项目正在建设。
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2012年首批落户常安纺织园的企业,公司专注于针织经编绒类面料的研发和生产,落户后由原来的单独染整加工,提升为织造、染整、印花、烂花、特殊后整理的全产业链生产,产品用于软体沙发、服装服饰、家纺家饰等领域,2021年公司销售额4.13亿元。
多年来,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实施了油烟处理系统、水热平衡系统、油热平衡系统、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等节能减排体系,作为一家注重节能环保的企业,自园区对辖内企业实施综合绩效评价以来,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我们是引进德国高速经编机、韩国烂花机等先进设备和仪器的全产业链和现代化工厂,为世界各地客户提供面料、服务和终端方案。”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熊友根说,“去年,我们公司通过绩效考核确定为A类企业,蒸汽和污水处理的费用能优惠5%,通过这个机制也促使我们企业做好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技改投入、环保安全等方面,只有加大技改投入,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增大水的回用率,在同等环保指标下不断地释放产能,企业才能通过考核评为A类企业,优先拿到排污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熊友根表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紧扣生态环境建设,自从被列为江苏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园区,“七个政策文件、六项重点工程”的推进实施,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2021年7月以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为先行区域推进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建设开发区监管监控中心,以智能化平台对区域环境进行监管监控,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努力打造“环境一流”园区。对园区企业实施综合绩效评价,凸显差别化管理政策。落实《常安纺织产业园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暨差别化政策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健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办法。
“园区对企业的评价指标涵盖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对外开放、安全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设置41项二级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对A、B、C、D四类企业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扶持、用地保障、财税奖励、资源能源、政府管理政策,同时实行排污指标、排污成本‘双差别化’管理,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型企业集聚。”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小飞介绍。
据了解,2020年度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绩效考核差别化收取水费、蒸汽费,全年园区A类企业节省污水处理及工业用水费用30.3万元,节省蒸汽费用198.5万元。2021年19家企业参与第二轮绩效考核,确定A类企业4家、B类11家、C类3家、D类1家。
“通过考核让企业得到最直观利益,就蒸汽和水处理的费用A类企业可以减去5%的相当于打95折,B类企业就是原本的费用不变,而C类和D企业分别增加5% 和10%的费用,用机制倒逼企业更好的去发展,优秀的企业不仅水量不一样,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多配备排污量,政策的实施后,园区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张小飞表示。
正是由于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有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的变身。
从生态环境集成改革试点到限值限量管理先行区,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始终以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园区生态化改造,企业环保投入逐年上升,园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显著降低。污水集中预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公共印染中心、常安能源二期工程、固废处理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大幅提升园区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
“园区将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园区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现实样板,努力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张小飞表示。通讯员 陈俐君 张志海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