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第 34 卷 第 3 期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Vol. 34 No. 32011 年 6 月 of of ics Jun. 2011收稿日期:2011 - 03 - 23作者简介:郑国诜 (1973—) ,男,福建德化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进展郑国诜1,2(1.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2.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德化 )摘 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物流的研究背景及其内涵,指出目前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主要体现在绿色物流、环保物流、循环物流、逆向物流、生态物流和低碳物流等方面的研究上,对国内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做了简评,同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生态文明型物流;生态文明经济;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 (2011)03-0070-04一、生态文明型物流的研究背景及内涵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主要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发展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产力,于是进入生态文明研究的第二阶段,专注于生态生产力的研究;每一种生产力的发展都必然表现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发展生态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入探讨更微观的层面,这就要求生态文明研究进入第三阶段,研究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
物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态文明经济就必然要求研究与之相适应的物流,即生态文明型物流。生态文明型物流是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从内生力量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相统一和最优化,能够满足生产、生活对优质高效物流的要求,促进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系统。从宏观层面看,绿色物流、逆向物流等都是根据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遵循现代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创新生态化技术体系,在物流过程中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们从根本上说都属于生态文明型物流的范畴。二、国内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概述(一)绿色物流方面的研究1997 年,在北京召开了 “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与会专家认为物流业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必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此后,一些专家学者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提出了 “绿色物流”的概念,并对绿色物流的特征、运行机制、区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张念[2]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王长琼[3]阐述了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指出绿色物流战略不仅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王丽梅[4]指出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除了依赖中观层次 (行业)和微观层次(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外,还受到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政府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消费者的监督和支持是绿色物流战略成功实施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张伟[5]利用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物流发展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定性分析了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阐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产生物流需求促进绿色物流发展,同时绿色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周启蕾等[6]阐述了在物流绿色化的进程中,围绕外部成本内部化之后的利益分配,物流系统内外的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博弈,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客户层面等方面的博弈;物流的绿色化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更应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加大对物流的宣传力度、制定绿色物流评价标准、对绿色物流实施财政补贴,以及引导企业参与绿色物流技术开发等手段,加快推进我国物流绿色化的进程。王艳珍[7]在明确绿色物流的内涵和绿色物流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物流业现状进行了反思,指出绿色物流是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魏然[8]指出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郑国诜: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进展审视城市物流规划的制定,要更多地将绿色物流的理念贯穿于生态城市物流规划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物流规划的制定与完善,作者借鉴了发达国家在城市物流的绿色化、生态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了生态城市物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决策与监督机制、加快绿色运输工具的研发与推广、组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
于爽等[9]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物流发展规划的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并以绿色包装、绿色逆向物流为例,指出绿色物流是保定市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就如何开展绿色物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邱爱莲[10]指出我国在发展绿色物流时,物流运作主体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物流产业发展间制约关系的明确认识,所以需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构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黄海棠[11]针对三明市物流业的现状,分析其开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并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谢泗薪[12]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发展绿色物流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为更好地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理念的绿色物流体系,必须从现状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绿色知识团队,发展逆向物流,推动绿色供应链战略,进行绿色税费改革。(二)环保物流方面的研究曾凡婷和孙蛟[13]对逆向物流、正向物流与环保物流进行了比较,认为只有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的逆向物流才是环保物流的组成部分,王云儿[14]认为逆向物流是环保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环保物流的实践方面,胡方和杨家其[15]对长江航运发展节能环保物流进行了探讨。赵书新和欧国立[16]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以发展绿色包装的环保物流企业为例分析了环保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特征,同时梳理了环保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经济主体并初步探讨了各个参与方经济主体的利益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三)循环物流方面的研究余波[17]通过对农村循环物流系统的内涵特点和创建机理的研究,探讨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循环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廖早和栾贵勤[18]研究了县域循环物流系统的内涵和构成,并探讨了推进我国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县域循环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张成考和聂茂林[19]阐述了循环经济与生态化物流的诞生背景,根据生态化物流运作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物流系统模型,指出要使生态化物流系统运作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生态化运输、流通加工与仓储、包装和逆向物流 4 项创新策略。潘文军[20]提出可从企业层面、区域和政府三个层面采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区域绿色物流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研究可从实施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实现物流园区对生态工业园区支持,以及发展区域物流网络经济等角度展开。
王婷睿[21]在探讨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应从绿色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出发,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绿色物流体系。(四)逆向物流方面的研究向盛斌[22]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逆向物流的构建原则。从环保意识和立法的角度来看,逆向物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正如周垂日[23]指出的那样,逆向物流的研究依然属于一个新的领域,逆向物流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多数文献集中于某个具体的行业或某种特殊产品的个案研究。高莉[24]指出,从整体上来看,逆向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开始阶段;相对发达国家来说,逆向物流并未引起我国企业的广泛重视,大多数企业的逆向物流意识淡薄,只有很少的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回收体系。虽然有不少关于逆向物流的研究文献,但具体落实到中微观层面的不多,且往往是问题对策方面的研究。施国洪[25]探讨了现代企业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对逆向物流的要求,并提出了逆向物流管理与实施的具体策略。何玲辉[26]指出实施逆向物流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实施逆向物流的相关建议。吕冬梅[27]对长沙、株洲、湘潭区域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并结合主要问题对长沙、株洲、湘潭区域发展逆向物流的对策提出建议。
(五)生态物流方面的研究对生态物流的关注可以说始于城市的物流实践。许志焱和季建华[28]指出我国的城市物流离生态物流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以上海为例分析生态物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就我国生态物流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司武飞等[29]在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生活垃圾生态物流的激励机制,指出基于技术·17·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第 34 卷 第 3 期经济成本效益分析的垃圾资源化技术创新是城市生态垃圾生态物流的关键。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促成生态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徐新清和崔会保[30]指出应该把现代物流放到生态大系统中去考虑,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生态物流系统的发展。杨建辉和潘虹[31]比较了再生资源利用、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环保物流以及生态物流五种循环型物流的本质、目标和内容,指出生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较好选择,也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目标的统一;为论证生态物流效益可行性,作者建立了多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最后提出我国发展生态物流的组织模式和网络结构的设想。李艳波[32]指出物流业应该把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大力加强对物流生态化的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物流可以通过绿色物流、敏捷物流、精益物流、逆向物流、环保物流、循环物流、清洁生产等形式来实现;并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张平和李怀政[33]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是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发展生态物流;当务之急是努力构建、完善生态物流系统,促进物流制度改进。(六)低碳物流方面的研究陶倩[34]指出低碳猛然之间成为了百度的热点词汇,成为包括物流在内的每一个行业和国家每一个层面都必须关注和思考的话题。岳馨[35]指出建立低碳物流体系已是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了构建低碳物流模式的一些措施。王国文[36]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分析了主要绿色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手段,提出了建立低碳物流体系的政策建议。在我国发展低碳物流还存在不少问题,瑾湖[37]指出在物流领域仍有很多因索羁绊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对物流行业最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十大现象进行了探讨。周戈文[38]指出了制约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李东晖[39]对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任稚苑[40]就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结合企业现实问题做好低碳物流进行了探讨。李蜀湘和陆小成[41]指出低碳物流技术创新与低碳金融服务成为新的投资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并对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中的低碳政策扶持、低碳法律制度、低碳资金供给、低碳中介服务等支持体系进行探讨。
三、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简评及展望目前对绿色物流、环保物流、循环物流、逆向物流、生态物流和低碳物流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独立的状态,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尚未明朗,还没有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理论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指导实践的效果也有待提升。首要方面是厘清现有的生态文明型物流实践形式的关系,把它们纳入统一的研究体系,形成开放性的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系统,并用它指导生态文明型物流实践,促进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其次是生态文明型物流实践的国内外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对物流的研究与实践历史较早也较深入,他们环境法规较完善,较早关注环境问题,环保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物流服务已延伸到生产前的计划与供应、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与回收,重视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区域绿色物流不断深入发展,对区域物流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已从跨国公司角度研究全球性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42]。在规划引导、法律规制、财政补贴、贷款融资、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下,生态文明型物流得到较好发展,区域景观得到较好重塑[43]。因此,分析国内外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及如何借鉴并超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成为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的一个方面。
参 考 文 献:〔1〕廖福霖,等.生态文明经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张念.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2) :44 - 47.〔3〕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3) :12 - 14.〔4〕王丽梅.浅析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与政策激励[J].税务与经济,2005(6) :44 - 45.〔5〕张伟.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的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5) :193 - 196.〔6〕周启蕾,胡伟,黄亚军.绿色物流的外部性及其主体间的博弈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3) :49 - 53.〔7〕王艳珍. 绿色物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服务基础[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25 - 27.〔8〕魏然.我国生态城市的绿色物流规划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1) :288 - 290.〔9〕于爽,聂鼎昌.城市绿色物流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32) :18.〔10〕邱爱莲,等.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27·郑国诜:生态文明型物流研究进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359.〔11〕黄海棠.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55.〔12〕谢泗薪. 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5) :15 - 18.〔13〕曾凡婷.浅析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正向物流与环保物流比较[J].物流技术,2003(10) :24 - 26.〔14〕王云儿.逆向物流浅析—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环保物流的关系[J].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53 - 54.〔15〕胡方,杨家其. 对长江航运发展节能环保物流的思考[J].港口经济,2009(7) :55 - 57.〔16〕赵书新,欧国立.环保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分析—以绿色包装物流企业为例[J]. 物流技术,2010(7) :29.〔17〕余波.农村循环物流系统的机理和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6(6) :148 - 149.〔18〕廖早,栾贵勤.构建县域层面三级循环物流系统[J].金融与经济,2007(12) :83 - 85.〔19〕张成考等.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物流系统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 :14 - 17.〔20〕潘文军.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研究[J].综合运输,2009(11) :46 - 49.〔21〕王婷睿.基于循环经济的辽宁省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4) :120 - 122.〔22〕向盛斌. 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J]. 物流技术,2001(1) :44 - 45.〔23〕周垂日等.逆向物流研究的新进展:文献综述[J].科研管理,2007(3) :124 - 132.〔24〕高莉.国内外逆向物流发展现状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31) :136 - 137.〔25〕施国洪,陈杨,翟伟军.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06(7) :35 - 37.〔26〕何玲辉.实施逆向物流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企业家天地,2007(5) :153 - 154.〔27〕吕冬梅.区域逆向物流发展的对策[J].铁道货运,2008(5) :9 - 10.〔28〕许志焱.城市生态物流建设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33 - 35.〔29〕司武飞,等.论城市生活垃圾生态物流的技术经济手段[J].技术经济,2007(3) :20 - 23.〔30〕徐新清,崔会保.我国生态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15.〔31〕杨建辉,潘虹.浅谈我国生态物流的效益分析[J].特区经济,2006(7) :349 - 350.〔32〕李艳波.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物流的实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92 - 96.〔33〕张平,李怀政.我国发展生态物流的困境及其制度改进[J].江苏商论,2009(12) :68 - 70.〔34〕陶倩.低碳物流萌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2) :28 - 31.〔35〕岳馨.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 中国商贸,2010(12) :101 - 102.〔36〕王国文. 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政策[J].开放导报 2010(2) :37 - 41.〔37〕瑾湖.羁绊低碳物流现象 TOP10[J]. 中国储运,2010(3) :39 - 40.〔38〕周戈文.发展中国化低碳物流的五大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7) :385.〔39〕李东晖. 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7) :329 - 330.〔40〕任稚苑.试论中国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低碳物流[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 :107 - 108.〔41〕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 :27 - 30.〔42〕 J VIDAL,MARC . - :A on chain [J]. of ,1997(4) :1 - 18.〔43〕PAUL R . Role and of to cor- [J]. & ,1995(2) :5 - 19. on the of Guo-shen1,2(1. ,, ;2. Dehua ,Dehua, ):The of and its are ;The re- on at in green , ,cycle-, , and low etc.; logis-tics is and a brief is made, the of is out.Key words: ; ; (责任编辑 李秋梅)·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