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天需要向反应堆注入150吨冷却水,再将这些核污水存放起来,目前堆积的核污水已经超过130万吨。
日本现在所制造的储水罐最多只够再用2年,到2022年夏天,这些储水罐已经被填满。
日本目前储水罐已经达到极限,没法再储存更多的水,这就是日本急于排放核废水的原因。
除了排放到大海里,这些储存的核废水还有别的处理方法吗?
当然有。
常见的应对核废料的办法主要包括4种,有时候会多种方法都用:
1. 储存:
简单说,就是建储存罐,把核泄漏污染的水先进行放射性物质过滤,然后全部储存起来。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本地储存和异地储存。
2. 注入地层:
这一点本质上也是储存办法,将处理后的核废料注入地下,然后等待核废料随着时间而衰变。
3. 蒸发释放:
先让核废料和水体混合来稀释其浓度,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然后蒸发让其进入到大气中。
4. 排放入海:
先让核废料和足够的水体混合来稀释其浓度,使其达到标准后,再排入到大海。
可以看出,总体上,对于核废料,人类其实是很缺乏手段的,所有的处理策略更像是“掩耳盗铃”。
无论是封存到罐子里或者注入地下,还是蒸发到大气或者排放到大海,本质上都是一种“把它交给时间来处理”的策略。
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区别。
毕竟,封存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核废料扩散。
然而排放的做法就不一样了。蒸发会进入大气随着全球大气循环而扩散;排放入海也一样,会导致核废料随着洋流扩散。
在四种方法中,为什么日本偏偏选择了最缺德的“排放入海”的方法呢?
因为这种方法,不仅省事、快捷,还省钱。和其他方法耗费巨大相比,排向大海,花费仅有17亿到34亿日元(约1—2亿人民币)。
对!排入大海的方案最大的优势就是省钱!
这可不是省一点点钱,而是省下巨额的开支!
据日本民间智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 东京) 估算,日本要处理反应堆报废去污及赔偿等等费用估计要花费50-70万亿日元( 3.1-4.3万亿元人民币)。
在如此巨大的花销当中,核废料(废水)的处理要占据相当大的部分。
如果我们简单的按照核废水安全处理方案在整体费用中占比20%计算,光是这一项就要花费6200—8600亿人民币;但是如果直接往海里排放,只会花费1—2亿人民币。
日本排放核污水后,有哪些国家的海域会最先遭到污染呢?
首先遭殃的当然是日本自己的渔民,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日本国内的渔民、农民会猛烈抗议政府的决定。
北太平洋洋流是顺时针流动的,福岛在日本太平洋一侧,就像311核事故时的影响一样,核废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会先随着太平洋暖流前往北美,到达加拿大、美国西海岸,然后随着赤道暖流回到东南亚,之后再回到东北亚。在这个过程中,中韩的近海反而会因为军迷们痛恨的第一岛链的存在而相对安全一点。
洋流图
但令人诧异的是,此次中、韩两国是反对声音最强烈的,而可能第一波被影响的美国,则不疼不痒的出来表示可以理解日本政府的决定。
辐射其实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宇宙中,本身就会接触到各种射线。
而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彻底避免辐射,总体上人体对于低辐射是有一定耐受性的,因此也无须过于担心。
其实全球大部分核电站的冷却水,经处理后具有极低的放射性,可以排入大海。
但是,对于日本的核污水排放,我们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日本方面是否可靠?
事实上,从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方面一些不负责的表现。
无论是早期对核泄漏具体情况的隐瞒,还是后期对于核泄漏排放的治理,都是非常不透明的。
尤其是此次发生核泄漏的日本东电,更是劣迹斑斑,屡次被爆出伪造数据、伪造核安全记录等。甚至从1977年起日本东电就开始篡改监测数据、隐瞒反应堆故障[8]。
这些行为,使得我们不知道日本这次排放到太平洋中的核污水到底过滤了多少、重量有多少、浓度是多少……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日本核污染对全球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当前情况下,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够密切关注和参与到日本核废料排放过程,对日本核废料进行监管,同时保留各国对日本的索赔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