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水循环利用是一种循环经济行为,可以减少废水外排数量,减轻环境污染。特别是在当前水资源日趋紧张和水污染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废水循环利用(通常所称中水回用)日益受到重视。不断加强废水循环利用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园区废水处理情况
泰州滨江工业园区是2007年市政府批复的化工集中区,现隶属于泰州医药高新区,重点发展化工、机械制造(不含表面处理、电镀工艺)、建筑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园区现有企业35家,工业废水产生量较大的企业主要有中海油气(泰州)有限公司、泰州建业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海慈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园区所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接管至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集中处理。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2万t/d的处理能力,实际处理水量1万t/d,以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生化处理为主,辅助纤维转盘滤池、二氧化氯消毒等深度处理设施,出水基本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废水循环利用必要性分析
(1)废水循环利用是国家、省市政府的统一要求。2001年,“十五”纲要就将污水回用明确写入文件,要求污水处理厂增加三级甚至深度处理工艺,为废水循环利用创造条件。2006年,科技部、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中水回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转化工作,两部委共同制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2010年,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明确要求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实现尾水回用,将尾水深度处理达标后用于市政、绿化、景观等。
(2)废水循环利用是创建生态园区的重要基础。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理论概念和产业生态学而以人工规划出来的新型产业共生组织形态,是生态化产业的聚集场所,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物“零排放”。当前全国开发园区的发展都在拼政策资源、比生态优势,泰州医药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新修订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即将出台,标准明确规定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必须要有不低于6条的生态工业链数量和大于75%的工业重复用水率。因此减少废水外排数量,实现中水回用是构建生态工业链和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的重要基础。
(3)废水循环利用是滨江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保障。滨江工业园区作为市政府批准的化工集中区,是市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滨江工业园区南临长江、西临引江河,这些区域都是生态红线保护区,是不能逾越的雷池,而东侧紧靠的南官河,更是市区河流的主要供水河道,滨江园区周边水体禁止新建排污口,随着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和东联化工的投产运行,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现有污水处理能力将趋于饱和,若今后园区新建项目投产后将面临污水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如果凯发新泉(泰州)有限公司处理能力改扩建,又将面临尾水排放改道等难题。
(4)废水循环利用是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目前,滨江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基本实现了全部接管、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赵泰支港。赵泰支港作为滨江工业园区的一条景观排涝河道,水质受引水时间的变化而有较大波动,水质总体较差。由于赵泰支港水体长期不流动,而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每天又有大量的尾水排入,河流自净能力较差,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导致河流氨氮、总磷和CODMn时有超标。
废水循环利用可行性分析
(1)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分析。目前,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利用较为广泛的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技术(吸附法、过滤法等)、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反应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膜分离技术(反渗透、微滤、纳滤等)。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出水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根据国家出台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3个中水回用标准,现在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出水主要指标已经优于3个中水回用标准,只需根据用水用途再进行处理即可符合相应水质要求。
(2)废水循环利用用途分析。废水循环利用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城市市政杂用水和补充地表水等。根据滨江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实际情况。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出水经处理后可以作为南官河西侧及道路绿化用水、赵泰支港的景观维护用水、浇洒道路用水等。污水处理厂出水经处理后可以用于企业冷却循环用水、冲渣清洗水、生产工艺用水、浆(涂)料用水等,目前滨江园区金泰环保热电、中海油气等都需要用大量的工业用水,新嘉高科建材等建材企业也需要大量用水,因此,将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循环利用途径比较广泛。
(3)废水循环利用效益分析。通过废水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废水外排数量,改善区域周边环境,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取得的环境效益相当可观。但在经济效益上,水资源丰富地区与不足地区差别较大。以泰州为例,由于滨江园区濒临长江,三面环水,可用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水资源价格相对来说便宜,废水循环利用的成本比直接取用地表水费用肯定较高,据相关工业企业介绍,目前他们缴纳的水资源费大概在0.2元/t,然而在北方某些地区一般水资源费都在7~8元/t。
(4)废水循环利用工程案例。近些年,中水回用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许多城市都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例如:北京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回用规模为30万m3/d,回用对象主要是河湖补水、城市绿化、喷洒道路和热电厂冷却用水。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将出水过滤、消毒后回用,规模为7万m3/d。河北邯郸市建成6万m3/d的回用水工程,用于电厂冷却水。山东枣庄和泰安分别建成3万m3/d和2万m3/d的回用水工程。青岛市海泊河建成4万m3/d的中水回用工程,用于工业冷却、绿化和生活杂用。北京华能热电厂、大庆油田采油厂、克拉玛依采油厂等均已建成中水回用工程用于循环冷却水。我省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也建成一定规模的中水回用工程。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国家、省市层面致力于推动废水循环利用工作,但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成效不是很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社会各界对水资源危机认识严重不足,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缺乏正确估计,总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多用无非多交点水费。人们往往重视传统的水资源利用,而对开发非传统水资源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缺乏认识,“重开源、轻节流”的现象普遍存在,总认为污水回用为时尚早,列入“十二五”通榆河防治规划的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基本都未启动。二是中水价格限制。水价构成不完善、各种用水的比价关系不科学是造成中水回用进展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城市自来水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价格被人为控制过低,与质量相对较差的再生水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价格梯度,导致企业和居民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不高,也就未能形成有效的中水回用激励机制。三是基础设施不配套。中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系统建设没有完全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进行严格要求、统一规划和建设。目前,中水管网建设是制约中水发展的关键,先期在道路和市政管道建设时未考虑修建中水管道,现铺设中水管网难度较大,这不但限制了中水的大量回用,而且造成中水回用工程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增加。四是缺乏促进中水回用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推行污水再生回用的技术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健全,缺乏法律强制性条款作为保障。如果仅仅依靠节水部门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在执行力度上远远不够。实践证明,城市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五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市政、工业、农业、水利、卫生等众多单位与部门,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机构来统一协调、规划及管理城市的中水回用。由于中水的推广应用会导致利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势必要求有一个统一管理部门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负责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推动废水循环利用工作,促进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园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政府部门的推进力度。在国家层面,废水循环利用工作已经得到了足够重视,且在北方缺水地区,废水循环利用工作也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鉴于水资源丰富的泰州地区,单纯依靠市场来推动废水循环利用工作十分艰难,只有依靠政府机构的大力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废水循环利用空白的局面。二是加强废水循环利用的综合评估。园区管理机构的相关部门可组织技术和工程专家,全面评估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出水水质指标,对园区内现有企业的用水数量及用水要求全面开展评估,形成园区废水循环利用的可行性报告,并对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与企业用水水质差距,根据回用用途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针对性地进行处理,降低废水循环利用成本。三是建立合理的中水水价体系。提高现有水资源价格,实行中水按质论价,通过实行“按质论价”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使人们在用水选择上直接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利用经济杠杆,合理地引导公众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相应水质的水资源。制定合理的地表水、自来水、中水、污水处理费之间的比价关系,拉大中水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从而刺激中水的使用。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铺设中水管道系统是推广中水回用的关键。首先应编制园区中水回用系统的总体规划,确定中水管道系统的布局,指导中水管道的建设和管理;应以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为源头,形成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而后把各系统联片沟通提高供配水能力,逐步在全区范围形成中水供水网络。五是加强基础设施的管控。作为废水循环利用的水源源头,应加强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确保出水能够稳定达到相关标准,不会对废水循环利用设施造成冲击,影响废水循环利用的下游用户。建立准入监管、服务与水质监管、成本与价格监管等运营监管政策。授权资质合格的第三方对中水水质进行监测,授权消费者权益部门接受用户投诉,对因中水水质影响下游企业正常生产的,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