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一、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高速度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过这一发展阶段后经济的数量或规模已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增速放缓。高质量发展是其后与之紧密衔接的发展阶段,是通过运用不同于高速度发展阶段的发展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持续提升社会总效用的发展阶段。
两个发
在高速度发展阶段,或者说改革开放的较早阶段,中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不足,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物质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存在短缺,落后的社会生产是抑制人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要解决的是有无和多少问题。当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生产能力和人均收入水平已实现大幅提升,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物质相对过剩。
在这种背景下,物质数量的增长对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效率大幅下降,需要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提供高级服务、优化生活生态环境等方式来加强人民的幸福感,这时发展要解决的是好坏问题,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还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两个发展阶段的增长方式存在差异,高速度发展是资源驱动型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增长。在高速度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在规模上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并且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比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通过扩大投资、增加资源投入即可实现经济迅速增长,这种粗放的手段在短期效果明显,能迅速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以这种方式高速发展一段时期后,增加资源投入对提高产出的效果减弱,投资的乘数效应减弱,并且粗放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比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资源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造成的不确定性等。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同时解决不得不正视的长期积累的问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遵循新发展理念,以优化产业机构、促进新业态发展、改革制度和管理方式、攻关核心技术以实现价值链跃迁等创新手段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两个发展阶段的评价方式存在差异,高速度发展的评价方式角度单一,而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式角度多元。
高速度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扩大产出规模,所以其评价手段主要是价值量指标,比如GDP、贸易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经过多年的统计实践这些评价手段已非常成熟完善。然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复杂得多,其范围更大且主观性更强,所以应该从多个角度评价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因为如此,准确客观评价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更为模糊复杂的工作。
二、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属性
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其属性特征却具有长效性,是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底层逻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多维性。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而这种需要又囊括众多方面,所以其内涵也包含多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供给,还要求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人民对质量的需要跃居于对数量的需要之上,不仅要求收入水平提高,还要求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不仅要求经济持续增长,还要求经济绿色、高效、可持续增长,等等。
所以仅仅依靠单一或数个指标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应该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来描摹高质量发展的全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动态性。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任何发展主体都处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之中,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发展目标同步变化。
另外,本文认为高质量发展与人类的需求类似,是一个无止境的升级过程,每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即是下一阶段的开启,此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存在永恒适用的高质量发展内涵。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动态性要求及时更新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要及时纳入新的内容,否则可能使测度结果丧失时效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异质性。
发展主体的异质性决定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异质性,不同的发展主体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口结构、科技水平、地理位置等发展条件不同,比如本文研究的长江经济带覆盖了内陆和沿海地区,由于更便利的地理位置,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比内陆地区要高出很多,如果无视发展主体的不同,用一套测度评价体系去衡量所有发展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会从根本上导致评价结果不公正。
比如一套侧重于经济增长的评价方案天然偏向于具备更有利工业生产条件的发展主体,所以要针对性地理解各个发展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内涵,谨慎制定评价方案。指标体系中指标间的互补可以有效地解决异质性问题,因为指标体系包含多个维度的指标,从多个角度对发展主体进行评价,相对劣势的发展条件导致的某些指标的落后可能会被相对优势的发展条件导致的某些指标的领先弥补。
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把握好指标间的互补效果,从互补的角度去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要选择类型合适的指标,比如为消除规模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尽量避免选择绝对量指标。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模糊性。高质量发展既指某种发展方式,也指某种发展状态,上述三种属性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模糊的,既不能被完全地阐述,只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人们可以对其进行补充或修正,如同拼图游戏,但无法一言以蔽之。
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模糊性决定了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也是模糊的,金碚认为尽管“高质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它的测度是一个模糊量值,但模糊量值可以指导人们的努力方向。
三、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天然渴求的一种“高级产品”,对这种高级公共品的需求属于美好生活需要相对于物质文化需要的新增内容。生态环境发展质量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破坏程度越小,发展质量越高,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或修复程度,保护或修复程度越大,发展质量越高。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通过污染物排放水平、能源消耗强度等来衡量,但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等是和生产活动同时发生的,因此要结合生产规模来评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或修复可通过污染物处理能力或生态环境健康指标来衡量。
全球变暖现象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最大的生态环境挑战,中国主动担负起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提出“双碳”目标,控制长江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对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巨大。一方面,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生产集中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巨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区域;
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水系丰富、植被覆盖率大,所以也是重要的固碳区域。因此,控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评估各省市生态环境发展质量时应将双碳目标实现程度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旨在阐明本文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方法和对其的具体理解。
本文首先通过与高速度发展作比较总结高质量发展在历史背景、增长方式和评价方式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再基于上述基本特征归纳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本属性,即多维性、动态性、异质性和模糊性,再基于上述基本属性和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特征确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本结构,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并从更细致的角度对三个基本方面进行具体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