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人民网广州3月2日电(李士燕 刘婧婷)日前,广州市正对下一步城中村污水治理思路进行调整:将在全市推广“黄埔模式”(本网2月10日报道《广州黄埔区基本实现城中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对城中村村内污水设施(居民自用污水设施除外,下同)参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由各村委托属地政府建设管理,并采用“进村入户”的截污纳管方式开展城中村污水收集工作。
据广州市水务局介绍,黄埔区在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成效显著,其污水收集主要采用“进村入户”方式(以下简称“黄埔模式”),即由财政出资,区具体实施,沿每家每户的厨房、厕所,按统一标准建设污水收集管,逐栋收集污水后汇入污水收集井。雨水根据实际,原则上采取自流的方式,汇入附近鱼塘和水体,有条件的村同步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截至2016年底,黄埔区累计完成了155个经济社截污工程,全区城中村污水管网总长度367公里,每日收纳污水量达到5万吨。
改造后的萝岗街萝岗社区北社风水塘
目前,广州中心城区共有129个城中村,由于土地产权等问题,城中村内的污水治理一直以来采取“自行收集、绕村截污”的方式,即市政公共污水设施建设至城中村周边,由村集体自行在村内建设污水收集设施进行污水收集,并连通至村边市政公共污水设施内。但广州市水务部门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发现,城中村内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小散乱企业不断增多,其污水产生量已不容忽视,但由于各城中村在村内污水收集工作中积极性严重不足,污水大多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其长期以来直排、偷排河涌已成为我市中心城区河涌黑臭的主要原因。
大坑村
据市水务局介绍,经认真研究“黄埔模式”,并将中心城区城中村与黄埔区城中村相对比,认为两者高度相似,仅中心城区城中村人口密度及建筑密度略高于黄埔区城中村,且“黄埔模式”的施工技术相对简单且非常成熟,适宜在中心城区进行推广、实施。同时鉴于目前城中村居民生活方式已基本城市化,市水务局对下一步城中村污水治理思路进行了调整:将城中村村内污水设施,参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由各村委托属地政府建设管理,并推广“黄埔模式”,采用“进村入户”的截污纳管方式开展城中村污水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