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近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尽管日本政府一再表示排放核污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发了广泛的担忧。不少人担心海鲜还能放心吃吗?今天(4月15日)江苏省疾控专家为你解读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国外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表明,如果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那么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到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那么什么是海洋放射性污染呢?
江苏省疾控中心放射防护所副书记、副主任医师杜翔介绍:“海洋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而造成的污染。危害大的主要是放射性元素。核设施正常运行、核事故、核试验释放到海洋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种类繁多,特性各异。”
海洋放射性污染具有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防治困难等特点,它和普通工业废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海洋生物能直接从海水或通过摄食的途径吸收和累积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能沿着海洋食物链(网)转移,有的还能沿着食物链扩大。
杜翔介绍,放射性核废水是指核设施或核电厂等排出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液。放射性核废水和普通工业废水最大的区别就是含有放射性物质。
针对不少人担心的海鲜还能不能吃的问题,专家指出,虽然海洋对放射性污染物有着巨大的稀释、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日本东电公司排放经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仍会含有氚、锶、铯等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放射性物质超过其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
杜翔说:“究竟能不能吃,还是要看海鲜是不是从受污染的海域捕捞。如果该海域受到放射性污染或其他污染,则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对该海鲜开展监测,监测结果满足国家标准就可以吃。”
所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及海产品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建立预警监测体系很重要。如果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器官、组织细胞大量损伤,造成如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白内障等疾病。作用于生殖系统,可引起后代发生遗传疾病,如新生儿畸形。
此外,从人群角度上说电离辐射还可引起肿瘤发病率增加。由于我们人体对电离辐射也有修复机制,因此,微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较小,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微量电离辐射,如安检仪、部分医疗照射大家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