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点击领取五大专属特权
“我们再也不是管理的真空地带了,环境变化很大。”日前,记者来到梁溪区永兴巷小区,看到这里新铺了柏油路面,居民楼墙面焕然一新,新换上的水泵持续工作。说起改造前后的变化,居民许红美阿姨连说“舒心”。
两年前,这里还是坑坑洼洼的路面,各种设施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而与其他小区不同的是,这个小区是事业单位家舍,近些年,由于房屋老化、房产售卖等因素,相关协调人员陆续搬离小区,加之“三供一业”文件适用范围有局限,导致小区出现公共部位管理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这个老城中心的老小区,
是如何破解现实瓶颈,
实现焕新蜕变的呢?
01
凝聚共识
探寻矛盾破解之法
永兴巷小区常住居民200余人,在龟背壳的核心位置。小区原来是二院家舍,有12个门栋,其中一栋为二院集体宿舍,居民楼内的房屋产权基本由个人购置,产权管理单位为二院,小区管理主要依靠二院内部协调。由于前文所提及的现实情况,管理缺失问题严重,部分屋顶墙面渗漏,水箱清洗不及时,住户乱搭乱建乱堆放,邻里矛盾突出,小区内环境更是与周边不断提升的市容市貌格格不入。
“首先得有牵头人,让大家劲往一处使。”百岁坊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严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对接区、街住建部门、二院,通过将近一年的反复沟通,与二院达成共识,虽然产权无法移交,但基本可以平稳过渡到托管状态,过渡阶段由二院在能力范围内尽量配合。
“有了共识,寻找改造契机,很多原来的矛盾点都找到了破解之法。”王严说,水利部门在排水达标区改造时,一并解决了路面坑洼的问题。二院、排水管理处、街道、社区协商路面出新方案,最终二院出资20万元委托排水管理处在排水改造过程中代建。
一直困扰小区居民的老问题——下水道堵塞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小区下方原有一个砖砌的化粪池,年代久远,并不具备雨污分流的作用。排水管沿用的还是30年前的水泥管道,早已风化破裂,一到下雨天,积水很难通过管道进行下排。更换后的玻璃钢化粪池、PE管和波纹管采用的都是最新的复合材料,不易风化,能够在地下使用100年。经过雨污分流,雨水将接入市政管网,最后进入雨水井,污水将排入污水井,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困扰永兴巷多年的下水道易堵问题将得到根治。
以国有联源物业进驻小区为契机,永兴巷小区被并入置煤浜物业管理范围,小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借助置煤浜小区宜居住区连片改造,永兴巷的很多基础设施得到了更新焕新。
02
逐步推进
形成有效解决模式
“我们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消除小区内部路面的安全隐患,改善破旧现状,让永兴巷不再成为市中心的‘低洼地带’。”王严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永兴巷的问题,街道和社区对标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文件,但并未找到适用的内容。所谓“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一项管理工作。
这项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操作异常复杂,而且永兴巷原来的管理单位第二人民医院并不在这一实施范围内。直到后来,人大代表建议:“三供一业”改造的小区可以设立牵头部门,会同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口部门,建立协商会商工作机制,并由属地街道社区为主,摸清各接管小区产权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隶属关系演变情况。“我们就按图索骥,一步步尝试推进。”王严说,在改造推进的过程中,看到了不少突破的新可能,并在解决一件件具体事情的过程中,形成了社区牵头厘清责任、产权单位和物业配合、居民代表参与、涉及职能部门响应的解决模式。
对于永兴巷居民来说,感受最深的变化无疑是小区水质的提升。小区原本使用的是楼顶水箱,设备情况和管理情况堪忧。在去年的改造中,通过与居民协商,在车库中适合的位置增加了供水泵房,泵房内设备采用不锈钢材质,减少水质的二次污染。水泵机组也采用新技术,运行时噪音低、耗电量小,保证住户用水的平稳。
“黑了几十年的楼道和进出通道亮灯了,特别开心,心都跟着亮堂了。”居民陈卫星说,之前居民楼道里、公共区域都没有照明设施,晚上出门总得小心翼翼,但也还是有老人会摔跤。去年,该诉求被纳入微幸福工程,街道会同百岁坊巷社区、联源物业和施工单位现场踏勘后,很快就安装了楼道灯。今年,小区内部又装了三盏路灯,把居民进出的路照得“暖暖的”。
03
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