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葡萄糖(化学式)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一般人无法尝到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天然葡萄糖水溶液旋光向右,故属于“右旋糖”。
葡萄糖也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物质,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鉴别这种重要物质呢?
上图为百度百科的斐林试剂,仅供参考
斐林试剂('s )是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 von ,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甲液量较多,乙液只需少量。然后再注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十八页说的是“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应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核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还原性糖)均为砖红色沉淀;蔗糖、淀粉无变化(因为蔗糖、淀粉为非还原性糖)。
本尼迪特试剂,也称班氏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或班乃德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为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
本尼迪特试剂(班氏试剂)结构式
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酮)糖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它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存放备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
反应原理:
柠檬酸钠和Cu2+生成络合离子,此络合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鉴定还原性糖过程
1 取一支试管,注入2mL待测样品
2 向试管内注入2mL本尼迪克试剂
3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
4 观察溶液颜色
左侧为氢氧化铜沉淀,右侧为砖红色沉淀
结果
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呈阴性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呈阳性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银镜反应和非鉴别葡萄糖的茚三酮显色方法
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水浴加热)→CH2OH(CHOH)+2Ag↓+3NH3+H2O
注意事项:⑴ 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⑵ 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⑶ 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4]
⑷ 可加入氢氧化钠,以促进反应进行;
⑸ 银镜可用稀HNO3浸泡洗涤除去。
加热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也叫银镜反应,是著名的葡萄糖鉴别方法,但其成本过高,不宜使用。
茚三酮部分结构式
茚三酮是一种用于检测氨或者一级胺和二级胺的试剂。该试剂近似为白色结晶,或浅黄色结晶粉末,微溶于乙醚及三氯甲烷,100℃以上变为红色。用于鉴定氨基酸(人体指纹残留的汗液里面含有少量氨基酸),反应十分灵敏,是鉴定氨基酸的最简便方法。如果含有氨基酸的指纹,经过茚三酮处理可以将氨基酸指尖纹路变为可见的紫色,葡萄糖遇到茚三酮是无法显色的,当我们拥有这两种物质而无法辨别的时候,就很显然的通过这种方法看出来了。
茚三酮的氨基酸显色反应
在这里说了这么多,也希望大家能更加地爱护,更加地珍惜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