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最近这段时间,“ 996 ”、“内卷”这两个词几乎被说烂了。
连姐妹跟我的聊天话题,都带着“职场焦虑”的气息,还给我分享了一张互联网大厂的薪资表。
问了姐妹这张图的来源,才知道这又是来自「脉脉」上的匿名帖子。
看来,继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因在脉脉发表“极端言论”被辞退后,脉脉针对大厂们的“吃瓜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作为一款主打职场社交、却靠匿名爆料起家的产品,这脉脉是如何做到永远站在吃瓜第一线,并被网友冠以“互联网大厂八卦新闻客户端”的名号呢?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01脉脉,是怎么变成吃瓜神器的?
从成立至今不过 7 年时间的「脉脉」,最初的定位是“职场商务人脉社交软件”。
但现在,却逐渐变成了吃瓜神器,重点“关怀”对象还是互联网大厂。
1)爆料多“匿名”,有保护色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脉脉的月活已超过了800 万(截至 2020 年 5月 )。
高用户粘性、高话题讨论度的背后,绕不开脉脉“职言匿名”板块对用户的吸引,真瓜假瓜乱飞的互联网大厂资讯也越来越具备“八卦”属性。
据说,脉脉创始人最初对匿名区的设想只是帮助职场人士宣泄压力。
但是,由于「匿名 + 露出认证信息」的设定,这个板块最后就变成了社畜们吃瓜的天堂。
小到抱怨公司年终奖抠门、吐槽公司同事能力没有脾气臭,大到互联网大厂的薪资凡尔赛、分享如何上升分红的毒鸡汤。互联网大厂的一切新动向,都在脉脉匿名区“裸奔”。
比如说前不久,有拼多多员工在脉脉匿名爆料,有员工因为厕所坑位紧张「拉屎排不上号」,掀起了一波关于“带薪拉屎”的热议。
(图源:水印)
还有 OPPO 员工在脉脉匿名爆料:因多次晚10点多就下班,被公司强制解除合同、赶出公司。
阿里的员工匿名吐槽阿里组织臃肿、产品臃肿。
(图源:水印)
腾讯员工匿名吐槽公司加班严重。
另外,匿名式的职场炫富也是日常好戏。
除此之外,自成立以来,脉脉上爆出的大料数不胜数:
2017 年,实名认证为“ ofo 共享单车员工”的用户,爆料称 ofo 共享单车存在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
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可以贪几万
一个学校的运营都能贪几万十几万的
2018 年,实名认证为“摩拜单车员工”的用户,在脉脉职言上爆料:摩拜单车正在大规模裁员,美团收购摩拜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大会议室开了好几波,一波20多人
安全组全裁
2019 年,李小璐 PGone 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 PGone 发长文回应此事件,并表示视频为抖音后台草稿,并未发出。
而随后有用户在脉脉平台爆料:李小璐 PGone 视频为抖音员工泄露。
视频是抖音员工从后台草稿箱里down下来的(真实性存疑)
还有一些社会问题的爆料最初也源自脉脉:
携程亲子园喂食芥末的匿名爆料,牵出了背后轰动全国的重大虐童事件;
还有美团外卖送餐员偷吃外卖的匿名爆料,最终以美团公开道歉并承诺严肃处理结束。
以至于脉脉被列为大厂公关的头号敌人,百度内部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员工用脉脉。
2)注册需“实名”,可信度高
截至 2020 年 6 月底,脉脉实名注册用户 1.1 亿。
注意,这 1.1 亿可都是互联网大厂实名注册的高质量用户。
一方面,庞大的实名认证群体,意味着大量高可信度的 UGC 内容。
这是脉脉社交(包括匿名社交)的基础,也是脉脉的大厂八卦能够激起大众讨论的先决条件。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脉脉的裂变式社交网拉新——拓人脉,能快速顺着现有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拉来大量新用户。
一度人脉:用户手机的通讯录好友,只要是注册过脉脉号的,都可以直接成为用户的脉脉好友;
二度人脉:如果用户选择完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的信息,脉脉还会贴心地为用户找到可能认识的同学、同事、前同事、前女友、前男友。
在添加好友的广场里,脉脉也设置了「推荐」、「同事」、「校友」、「同乡」、「同行」的板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去申请添加。
什么?你问我认证信息能不能胡乱填写?可以是可以的,但也意味你在脉脉里能够使用的功能受到了影响(比如人脉好友的添加、招聘信息的沟通)。
除了普通的大厂员工外,脉脉里的互联网大佬也不在少数。
搜狗CEO王小川、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分众传媒 CEO 江南春、36氪 CEO 刘成城、今日头条 CEO 张一鸣、果壳网 CEO 姬十三等都在其中……
当大咖和普通观众各就各位后,脉脉的“瓜”吃起来也更刺激。
3)脉脉官方:保护用户信息头铁
匿名职言区带来的话题热度,让脉脉的用户粘性与日俱增;但太过自由的匿名发言,也让脉脉惹上了不少官司。
最近脉脉被 B站起诉不正当竞争,就是一个例子。
实名认证为“哔哩哔哩员工”的用户,在脉脉上发表了匿名评论:“ 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个”。
B站把脉脉告上法庭的最初要求是交出评论者信息,结果脉脉拒不提交。最终,脉脉方败诉,被判赔偿 30 万。
(图源:微博)
有网友评价:“输了官司,却赢下了隐秘而伟大的人设。”
这其实不是脉脉第一次“捍卫用户隐私”,去年因有匿名用户恶意抹黑 Boss 直聘、瓜子二手车公司形象,脉脉同样被告上法庭,庭审中拒绝提供用户的真实姓名。
但脉脉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因为它的产品核心价值就是「匿名」。
正是因为对脉脉匿名功能的信任,大家才敢肆无忌惮地讨论日常不敢发出去的内容。一旦这个核心价值被用户质疑,脉脉本身的吸引力也会断崖式消减。
所以不管是官方声明,还是脉脉创始人兼 CEO 林凡的朋友圈文案,都一直在强调“用户隐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