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1.事件背景简介
2.基于信息攻防策略的舆论战分析:
①战略规划:5D策略,推动国家宣传
②目标规划:创建主流叙事策略
③发展人群:利用假专家
④组建网络:培养无知代理,创建主题标签
⑤微观瞄准:点击诱饵
⑥开发内容:信息污染
⑦刺激手段:利用合法影响者
⑧宣传手段:钳制社交媒体成为政治力量,利用巨魔放大和操纵叙事
⑨线下活动:发放商品
⑩持续维持:打持久战
3.简评:日本此次影响力行动是有组织、有预谋、成规模、成体系,主要策略为“否定、歪曲和分散策略”,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由于其组织有效,资金支持力度大,其结果十分奏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期塑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其中,西方媒体给予日本极大舆论支持。该事件持续时间长,应做好长期应对虚假信息与舆论战的准备。
01
事件简介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2023年8月24日正式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是一种有放射性的污水,与堆芯熔毁的核燃料直接接触,不等于普通的核废水,其危害大大增加。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要持续30年。
2023年8月26日,据日本TBS电视台报道,东京电力方面承认,目前储罐中约有66%的核污染水,其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排海后,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即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此外,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如果人类食用被污染的海洋生物,放射性物质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日本倒行逆施的行为,我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海关总署也正式宣布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也因此,在切身利益受损后,日本试图在政府、媒体等多个层面发动舆论攻势,并买通大量社交账号散布虚假,试图挽回国家形象,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获取正当性,逼迫其他国家取消制裁措施,“核污染水”舆论战彻底打响。
02
基于信息攻防策略
的舆论战分析
虚假信息攻防策略涉及战略规划、目标规划、鼓动人群等11大项68小项,可作为日本“核污染水”舆论战信息攻防的分析依据。基于现有信息,日本目前舆论战、虚假信息行为共涉及策略除“选举渠道”外的10个大项,13个小项。本文将以此为工具,对“核污染水”事件舆论信息攻防进行分类研究。
2.1战略规划领域——5D策略
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前后,日本官方散布了大量相关信息,试图利用5D策略(否定、歪曲、分散、沮丧、分裂)散布虚假信息。本章节展示了两个5D典型措施。
▶ 典型措施1:日本曲解“核污染水”含义,否定危害性
从战略层面,日本正试图利用5D策略中的否定()、歪曲()策略将核污染水与传统核废水进行混淆,并利用图片等多种形式强调自身的安全性。
上图是日本大使馆微博发布的图片,试图避实就虚,将核污染水的放射性元素仅限定为氚,绝口不谈其他诸如锶90、碘129和铯137的巨大危害。
此外,日本首相还将在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等具备重大影响力的国际集会上,否定()各国对“核污染水”安全性的指认,并寻求理解。
▶典型措施2:日本展示所谓邻国核电站排放核废水情况
日本正试图利用分散()、歪曲()策略,反过来指责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性,在分散大众注意力的同时,在认知域实施反击。
在此方面,日本驻华大使馆放出图片,指出中韩排“核废水”水量远大于日本排量,将矛头指向我国和韩国。
在此方面,我国官媒及世界范围内的广大网民第一时间进行澄清,制作了简单易懂的“核废水”和“核污染水”示意图,并广为传播,以拆穿其用心。
图:“核废水”和“核污染水”对比示意图
2.2战略规划领域——推动国家宣传
民族主义加强国家宣传。为迎接此次“核污染水”舆论危机,日本正充分组织公民发布支持国家的信息,让志愿人员自发维护国家宣传,利用民族主义强化日本人对政府相关措施的整体认同感。
▶典型措施:日本挑动对外国相关禁令的民族主义情绪
最为典型的表现是针对我国此次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事件,日本渔业遭受重大打击,部分日本民众产生了极大的逆反情绪。一些日本政客趁机在电视节目中提出要对中国游客进行报复,甚至提出“要求必须吃福岛海鲜才能入境”的荒谬言论,试图将对海洋环境被破坏的“危机感”转化为对外国政府禁令措施的强烈不满,从而利用这种情绪达到国家宣传目标——让日本公民认同“核污染水”的无害性。
2.3目标规划领域——创建主流叙事策略
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推广有益的主流叙事是大国实现长期战略主导地位的最有效方法。日本正通过多种方式,为其国内外受众创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主流叙事,宣扬核污染水的无害性。
▶典型措施:夸大ALPS多核素处理系统在核污染水净化方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伪造一切可控假象
日本政府宣称,经过ALPS处理后的排放水对人体的影响极小,被海水充分稀释后,氚的浓度将低于/L,这一浓度不到监管标准的1/40,大约是每年受到的天然辐射影响的7万分之1~100万分之1。
图:日本放出的ALPS处理流程图
我国提出多种证据表明ALPS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2016年,ALPS发现有4处漏水;2018年,处理过后的水中锶等放射性物质超标;2021年,ALPS用于吸附放射性物质的排气口滤网近半数损坏。短短几年内就证明ALPS曾发生多次故障,可靠性极为不足的同时,其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很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日本却刻意只强调“氚元素”的过滤。在无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一旦日本刻意隐瞒ALPS运行状态,后果将十分严重。
2.4发展人群领域——利用假专家
日本在此次舆论战活动中,刻意引导相关人员发布有利于己方的意见,利用“专家”在大众中的可信性扩大宣传影响力。
▶典型措施:聘请真专家说“假话”
由于日本属于西方阵营的重要成员,在缓解此次舆论危机时,聘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为其“核污染水”安全性造势,做到“真专家说假话”。
典型案例。日本邀请筑波大学教授谷口智彦和挪威核安全专家 在互联网上与我国专家开展辩论,声称核污染水在经过处理后是安全的——“尽管核处理水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但可以去喝,不值得担心”。该言论被国内专家轻易驳斥。
2.5组建网络领域——培养无知代理
日本正在将其公民充分组织起来作为宣传人员,使用社交媒体和专门网站,战略性地强化和传播与他们自己想法相一致的信息。大批人员广为发言,导致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洗白贴”数量激增,其内容基本是“污染水无害”“反对水产品禁令”等,为日本国家政策辩护,试图扩大影响力。
图:国外社交媒体网站随手就可以搜到大量“洗白贴”
2.6组建网络领域——创建主题标签
日本正试图以“处理水”这一新标签来替换核污染水,创建了一个新的“主题标签”,在媒体上充分宣传其“处理水”安全的虚假信息。
这种方法有两大优势:
一是围绕关注的事件制定标签,有助于建立一种更能被大众感知的“事实”——即“处理水”是安全的,因为大众会认为只有“真实”事件才会在主题标签中广为传播和讨论;
二是一个恰当的主题标签可便于在互联网媒体上进行搜索排序,从而进一步扩大宣传。
2.7微观瞄准领域——点击诱饵
为进一步强化排放核污染水的正当性,日本刻意创建吸引注意力的头条新闻,吸引网友点击浏览,利用民众的愤怒、怀疑等情绪,增加流量和参与度。
▶典型措施:电视节目放送外国民众就排核污染水事件辱骂、攻击日本人的视频
日本政府最近的核污染水排放决定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强烈不满,引发了示威抗议活动。如部分民众打电话对日本人进行骚扰和辱骂,国外的日本人学校也被投掷石块攻击。日本电视媒体和外交机构对此大做文章,宣称其违反了国际友好原则。将日本民众对“核污染水”的不安转化为对外国批评者的不满和愤怒,转移民众注意力。
同时,该措施也有助于日本打造自身的受害者形象,争取在国内外获取同情和支持,以进一步推脱责任,也能够挽回日本政府低迷的内阁支持率。
2.8开发内容领域——信息污染
日本正利用大量信息充斥堵塞社交渠道,提高所有媒体等相关资产的流量/参与度,创造出民众对“核污染水”安全已达成普遍共识的错觉,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污染”手段。
▶典型措施:将世界原子能机构言论设定为“无可辩驳”的事实真相
日本大肆宣称,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提交的核污染水排放最终评估报告,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计划符合该机构的安全标准。以此日本宣称核污染水已被权威部门“证实”无害,试图达成全民性共识。
事实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范围受到日方严格限定,不包括排海以外的其他可能处置方案,也不包括核污染水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和长期可靠性;评估方式主要基于日本单方面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作出判断,仅对日方单方面采集的少量核污染水样本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分析;在数据真实性、信息准确性有待确证,取样独立性和代表性严重不足。
2.9刺激手段——利用合法影响者
从传播学上讲,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可信度通常取决于其相关用户网络的规模。一个拥有诸多关注者的“影响者”,其评论被重新传播、转发的速率极大,更有助于虚假信息的传播和采信。因此,找到高影响力的代言人成为了日本扩大舆论攻势的重要手段。
▶典型措施:直播国家政要直接食用福岛产海鲜,宣传所谓“处理水”的安全性
日本官员行为。为让广大民众相信福岛核污染水的安全性,同时保证日本水产品的信用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一些官员亲自直播试吃核污染水排放地福岛县的海鲜。
其他国家行为。8月30日,韩国国务总理韩悳洙也表示将考虑对“核污染水”更名,应改为“经多核素净化处理系统(ALPS)处理后的污染水”或“经过科学处理的污染水”;9月7日,在日本访问的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与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使馆官邸一起品尝了使用福岛、宫城两县食材制作的午餐,并指出“排海标准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更严格,基于科学依据”。
2.10宣传——钳制社交媒体成为政治力量
众所周知,媒体对新闻的报道是具备选择性的,从此次事件媒体反应可以看出,日本及其西方盟国正积极利用政治影响力或国家权力来阻止批评性的社交媒体评论,反之利用“舆论霸权”为己方行为造势。
▶典型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对“核污染水”开展新闻舆论控制
美国《纽约时报》发文阐述了美国对日本此排海行为的支持,并提到了对日本实施禁令制裁的国家是“蛮不讲理”的,并沿用了日本“偷换概念”控诉其他国家核废水安全性的说法,立场极为明显;CNN、BBC等著名媒体在新闻标题中也沿用了日本“处理水”的说法,淡化了其放射性危害;甚至连《自然》杂志也失去了学术上的独立性,发表文章广为推崇东电“发达”的污水处理技术,为其安全性站台;而至于日本本国媒体,则态度更为清晰:“读卖新闻要求外国不要放任对日本的骚扰;日经新闻也称外国应停止不讲理的骚扰行为;产经新闻甚至直接提出责任全在中国政府”。
这种控制媒体、掌握舆论话语权的措施效果极为明显,导致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公民都不了解此次“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危害,甚至根本不知道此次事件的发生。“舆论霸权”在认知域作战的影响可见一斑。
2.11宣传——利用巨魔放大和操纵叙事
西方一般用巨魔来称呼发挑衅帖子的人。在虚假信息作战中,可使用巨魔来操纵叙事。在此次行动中,日本更加注重利用目标国家本地的“巨魔”,推广目标国家本地化的内容,试图鼓动不满情绪,让真正的社交媒体用户形成自己本身的、通常具有分裂性的政治内容。
典型例子。日本以其科技、文化上的独到优势在邻国拥有相当多的支持者。他们可作为针对目标国家的网络“巨魔”。在此次“核污染水”舆论交锋中,极少部分国人发布了一些搬弄是非的言论,如“制裁日本水产最终会伤害本国渔民”“XX手机一出来,大家就发现抨击日本的言论少了,因为他们都是水军,转移火力了”之类的荒唐说法。
日本正试图利用“巨魔”熟悉语言和舆论热点的特有优势,大肆宣传,改变目标国家的舆论环境。
2.12线下活动——发放商品
作为线上方式的补充,为了降低大众对核污染水的不安,日本也举办了许多线下活动。例如,日本政府向儿童发核污染水安全传单,影响儿童对此次事件的认知。
2.13持续维持——打持久战
此次“核污染水”排海时长将高达数十年,如果未加以制止,海洋生态将出现大量未知变数,因此舆论交锋双方都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其要点有二:
一是应对“核污染水”信息发布进行全面规划,使其有条理且稳定增长,多年间潜移默化使己方主张深入人心;
二是开发一些看似互不相关的“核污染水”消息,最终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综合叙事,使其更具说服力。
03
几点认识
一是日本舆论战的主要策略是否定、歪曲和分散策略:否定污水危害性;歪曲“核污染水”和“核废水”的内涵;通过攻击他国禁令等措施分散信息受众注意力,其技术手段其实并算不上高明,但却十分奏效,为其行为塑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二是西方媒体给予了日本极大的舆论支持,使日本在国际上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作为日本盟友的西方国家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展示出了典型的“双标”行为,刻意回避核心问题;此外,一贯强硬的环保组织也发声甚少,政治功利性色彩浓重。
三是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长达数十年的排海终将伴随着大量的争端及连锁反应,应持续关注相关虚假信息和舆论战动向,做好充足准备,避免陷于被动。
(全文完)
Build
Shar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