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水是受全球和地区限制的一种可再生的、有限的资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有超过1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排水区,水资源和地下水储量丰富,但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系统,使得中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而且,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水资源总量排第六的情况下,人均占有率较低,每年人均可再生的淡水供应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另外,城市发展、景观变化、污染、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标准的提高,使得水的利用效率低,而污水排放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快速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和污染物导致环境恶化。
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管理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提供一个在未来16亿人口的开发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在管理制度、规定、方法和技术等相关政策方面改革城市水资源,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污水处理。
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1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4823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6%;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2.4%,提高0.5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处理能力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97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7亿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主要是氧化沟、A2O、SBR、A/O、生物膜法等。由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一直在进行。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对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一级A标准提出了时间要求,这意味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已经成为必然。
《“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城不低于85%,其中东部地区力争达到90%;建制镇达到70%,其中中西部地区力争达到5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县城力争达到60%;重点镇提高5个百分点,初步实现建制镇污泥统筹集中处理处置。
到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不低于3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其他城市和县城力争达到15%。“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污水管网12.59万公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2.77万公里,合流制管网改造2.8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022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220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泥(以含水80%湿污泥计)无害化处置规模6.01万吨/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设施规模1505万立方米/日,新增初期雨水治理设施规模831万立方米/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初步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体系。
内容摘自:《2017-2021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