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企业重组合并,设备淘汰更新,资源利用率提高,植被恢复加快,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境内的牤牛河水质达到了国家Ⅲ类标准……随着蛟河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国北部(蛟河)石材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生成,蛟河市天岗石材产业转型升级迈上了绿色发展的新台阶,素有“关东石材第一乡”之称的天岗,正向“东北亚石都”脱胎换骨。
近日,来到该园区采矿区之一、原来的东达公司采矿区,见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从公路通往采矿作业区的一路上,工人们正在把沙土路铺修成水泥路。来到山坡间,一座座山头栽种着矮小的树木,郁郁葱葱。“这些山头都是多年来开采石料产生的碎石废料堆积而成的。我们运来腐殖土铺到碎石堆上,在土上栽上树和草,恢复植被,做到开采石料和恢复植被同步进行。”该园区投资方博时(吉林)石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石材产业协会会长李龙才说。
来到一座山顶上往下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采石作业面呈现眼前。多台巨大的矿山锯和绳锯在山体上切割岩石。山体下的平地上堆积着大量切割下来的石料,多台机械正在整理石料。“原来的采矿,我们叫笨采,就是用炮崩,用锤子、钎子等简易工具开凿。而现在叫机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开采。这样,劳动效率、石材利用率、生产安全都大幅提高了,仅石材利用率就从原来的2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0%以上。”该园区参股投资企业之一、吉林省中吉石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宣布说。
今年3月正式生成的该园区分为矿山开采、生产加工、循环利用、展示交易、商务服务、科技创意、仓储物流、石材进出口加工等八大功能区;按计划后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入驻规模企业80多家,带动就业3万多人,实现产值50亿元和税收3亿元以上。目前,通过并购、入股、租赁等方式,博时公司已经投入3.5亿元,将东达公司等原来的天岗5家采矿企业重组合并,将他们的9个开采面整合为该园区矿山开采区,并新购置矿山锯、绳锯等先进设备,预计今年产荒料40多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3亿元,带动就业500多人。同时,博时公司投资1100万元修建了矿山水泥路,投资1300万元实施6座矿山植被恢复工程。
“引进该园区对天岗石材产业起到鲶鱼效应。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抓石材产业转型升级,但是依靠原有企业很困难很缓慢。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的今天,我们必须引进湖北、福建等石材产业发达地区的实力企业,对天岗石材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引领和示范。”蛟河市政府负责人说。
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该园区洽谈和落地期间就开始显现了。当地的卓远公司和福建的武豪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吉鑫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公司于7月中旬重新投产,新购置了13台塔锯,预计未来增加到30台,日产石板材5000多平方米;产品销往机场、宾馆等高档市场,并配套建有废料处理设备。“与武豪公司合作,一改过去设备落后、产量低、耗材量大、环境差、市场低端、成本高、效益低的局面。借助武豪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等优势,新的公司将一跃迈上先进企业的档次。”原卓远公司董事长、中吉鑫源公司总经理谭国立说。
随着该园区石材循环利用区的建立,天岗石材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环保治理也在加大力度。目前,天岗石材循环利用企业有5户,日总消耗废料0.5万立方米,完全可以将整个天岗目前每天新产生的废料“吃干榨净”,并逐渐消化原来堆积多年的废料,解决废料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天岗石材企业配套建有污水净化和循环利用、石粉压干、粉尘处理等设备。干化处理后的石粉用于加工建筑材料,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粉尘达标排放。
天岗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改善,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了实惠。“你看现在的河水多清啊!常年堆积两岸的废石也不见了。几年前不这样,那河水混得像泥浆一样。我们吃水、种地都担惊受怕的,现在不怕了。”站在天岗高速口对面的吉顺桥上,天岗镇两家子村村民李月民指着河水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