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亚运会开幕在即,除了运动员之外,各个比赛场馆也在做着最后的调试准备。本届亚运会在办赛理念上,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努力“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这是杭州亚组委提出的一个目标。
近些年,重大体育赛事的理念,都离不开低碳、绿色、环保,那么碳中和或者叫零碳亚运,无疑将这样的理念推向了极致。碳中和的亚运会需要哪些技术支撑?绿色能源、绿色场馆如何协同运作?节能的场馆,能满足激烈的比赛需求吗?
零碳工程师,护航亚运节能降碳
绿色低碳是本届杭州亚运会的关键词,为保证亚运会用电的零碳化,专业的数字化队伍“零碳工程师”由此诞生。杭州亚运会零碳工程师来涵彬介绍,零碳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亚运场馆、亚运村的能耗,从而降低碳排放量,比如使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进行内部节能改造等。日常工作中,零碳工程师也会对公共机构、工业企业等进行能效诊断,提供节能降碳建议措施;面对居民,则会开展节能宣传,举办节能奖励活动等。
在来涵彬看来,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与全球减缓气候变暖的共识相一致,本次亚运会通过实现零碳目标积极响应全球减缓气候变暖的倡议,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此外,实现零碳目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相结合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体育赛事实践绿色低碳理念,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际例证,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亚运会作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活动,也有利于引导公众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助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电+节能,精细管理让碳“归零”
来涵彬表示,要实现一座体育场馆的零碳排放,首先需要做到绿电的全覆盖。“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为零或趋零的电力,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包含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体育场馆一方面通过加装光伏设备获取太阳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向电力交易平台或售电公司直接购买绿电来实现源头上的零碳。
其次,体育场馆还要做到用电的节能节流。比如,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对耗能较大的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如LED灯、节能型空调、能量回收型电梯等;通过建筑设计减少能源的消耗,采用保温隔热性好的建筑材料,合理设置门窗采用自然通风;建立能源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设备和工作策略进行优化。
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这一场馆中,还创新使用了末端降碳的智能滤网技术,并在体育场内部区域划分了70多个空间,安装了400余套环境感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度、人群密度,对每一区域能耗进行动态管理,实现精准降碳。针对赛事和休赛期间不同需求,还量身定制了舒适节能的能效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能源响应效率,既保证了激烈的体育比赛需求,又达到了零碳的目标。
区块链赋能,确保100%绿电供应
为保证绿电的实时供应,亚运会绿电交易的绿电既来自远方,也来自身边和自身。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黄土高原等地的光伏发电,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风力发电,通过灵绍特高压、吉泉特高压、锡泰特高压等特高压网络输入浙江。浙江省内的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也通过国家电网点亮亚运。场馆自身还加装了光伏设备,从各个源头多途径确保整个场馆源源不断的绿电供应。
此外,为保证亚运场馆每一度绿电可验证可溯源,国网浙江电力用区块链赋能绿电交易,创新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电溯源系统。通过汇聚绿电“生产-传输-交易-消纳-结算”各节点关键信息,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上链和可信存证,利用智能合约构建“绿电验证模型”,将绿电交易合同、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和亚运场馆相关电量数据进行多重计算与交叉比对,让亚运场馆绿电供应有迹可溯、有数可查、有据可证。
距离亚运会开幕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涵彬等零碳工程师们正结合前期工作,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参与各种演练彩排,为亚运会做最后的冲刺,确保供电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