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理论上来说任何微小的质量都对应着巨大的能量,但实际应用和理论总会有一些差别
二战时期的原子弹与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的原理来释放能量的,美国当初投在广岛的“小男孩”就是一颗以铀235为裂变原料的原子弹,第二次投在长崎的“胖子”是以钚239为裂变原料的原子弹。
早期的原子弹之所以要选择铀和钚作为裂变燃料就是因为它们需要的温度和压力都是当时的技术条件能达到的,铀235为原料的原子弹爆炸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总质量16.9公斤以上的两块铀235以高速撞到一起就能触发不可控的链式反应,也就是原子弹爆炸。
钚239为原料的原子弹需要的质量比铀弹少而且威力还比铀弹大,抛开战争因素不谈,和平年代的核电站主要目的是让链式反应可控且平稳的运行下去,同时还需要释放可观的能量,不然就亏本了。
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可控核裂变,能量释放更为可观而且无污染的可控核聚变还在实验阶段,暂时无法投入商用,而铀和钚的半衰期长且稳定性强,尽管核废料的污染性仍然无法解决,但核能最为人类安全系数最高的能源,还是被各国所青睐。
现在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用钍元素实施可控核裂变了,毕竟它的含量足够丰富而且要比铀元素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