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前言
践行ESG理念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ESG包含企业发展所需关注的外部因素,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同时,ESG也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ESG建设、ESG投资、ESG评价的发展,促使工商公司、金融机构、专业评价机构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共同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
E(环境)介绍
为应对极端气候对全球的影响,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6年11月4日,世界各国签署《巴黎协定》,把“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中国也在2020年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推动ESG建设,中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中国银行机构的E(环境)取得怎样的成效?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将对披露ESG报告的上市银行的E绩效进行分析,了解银行在推动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情况。
E(环境)绩效分析
(UCCR)ESG专项小组通过对银行官网及巨潮资讯网披露的ESG相关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0日,主动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银行有42家,(UCCR)ESG专项小组以此为样本,结合联洲信评ESG评级模型及标准,对上市银行的E(环境)绩效进行综合分析。
表1:联洲信评E评级体系
环境管理目标
银行机构在推动ESG的建设中,通过设立环境管理目标,强化环境保护管理,推动自身绿色发展。同时,利用行业特殊性,引导更多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促进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银行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清晰的环境管理目标,表明银行机构为推动ESG建设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通过分析42家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100%的银行都建立了环境管理目标,其中40.48%的银行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环境管理目标,并贯彻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59.52%的银行环境管理目标较清晰,但还有待完善及细化。整体上,上市银行对于E(环境)建设比较重视,都建立了环境管理目标,但有过半数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不够清晰,有待改进。
通过图2分析可以看出,环境管理目标的清晰度与银行的ESG评级结果呈正比。ESG评级结果为A等级的上市银行中,有85.71%的银行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有14.29%的银行环境管理目标比较清晰;BBB等级的上市银行中,有64.29%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有35.71%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比较清晰;而BB等级的上市银行中,有10.00%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有90.00%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比较清晰;B等级的上市银行中,100%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处于比较清晰水平。
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
银行机构重视ESG建设,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银行机构在践行ESG理念的过程中,通过制定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绿色环境保护等制度来规范银行在经营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分析42家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100%的银行都制定了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其中30.95%的银行制定了相关规范,内容完整,能有效推动公司ESG建设;69.05%的银行建立了相关规范,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体上,上市银行都制定了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在银行内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制定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的完整程度与其ESG评级结果呈正比。通过图4可以看出,ESG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中,57.14%的银行制定了完整、有效的节能和绿色环境保护规范;ESG评级结果为BBB的银行中,50.00%的银行制定了完整、有效的节能和绿色环境保护规范;ESG评级结果为BB的银行中,仅有10.00%的银行制定了完整、有效的节能和绿色环境保护规范;而评级结果为B的银行中,没有银行制定完整、有效的节能和绿色环境保护规范。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ISO 14001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通过认证后可证明该主体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能够确保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控制达到相关要求。而通过分析42家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情况,通过了ISO 14001认证的银行占比为2.38%,大部分的银行没有通过ISO 14001认证。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评级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银行公开的相关数据,大部分银行未披露相关环境的认证信息;第二,基于银行业的行业特性,银行业更关心内部的风险监控,没有强制要求获得国际环境认证。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目前监管机构没有发布统一、详细、可参考的信息披露标准,所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质量缺乏规范化,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42家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中,专门设立了环境信息披露部门的银行占比为50.00%;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环境信息披露完整,质量水平高的占比为26.19%;环境信息披露不完整,质量水平一般为64.29%,占大部分;没有披露环境信息的银行占比为9.52%。从结果分析,银行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意识已经形成了,但还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大部分银行披露的内容不够完整和规范,未来需要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做到公开透明、统一规范。
通过进一步分析,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的ESG评级结果呈正比。ESG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中,100%都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信息披露部门,而评级结果为BB的银行中,仅有25.00%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信息披露部门。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有57.14%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高,而评级结果为BB的银行中有仅有10%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高,有70%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一般。
环境风险管理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是检测“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双碳”背景下,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环境信息包含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资源消耗信息等。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严格要求上市银行披露气候信息,也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进程。
通过对42家主动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相关数据的银行有25家,占比为59.52%,但大部分的信息披露不齐全;有40.48%的银行未披露环境信息的相关数据。这说明在银行业,过半数银行已经意识到环境信息相关数据披露的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披露规范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完整性、透明性。未来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范,银行业需要加大对ESG的实践力度,实现量化环境信息的披露。
绿色金融情况
绿色金融是银行机构引导企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银行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概念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引导市场将资源投入绿色低碳企业中,倒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促进全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对于绿色金融,我们重点关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绿色贷款增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绿色债券承销规模、ESG概念理财产品规模、绿色金融投资规模、绿色金融周边产品等方面。
在绿色贷款方面,通过对42家主动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在5000亿及以上的银行占比为14.29%,余额在1000亿(含)到5000亿间的银行占比为28.57%,余额在100亿(含)到1000亿间的银行占比为28.57%,有28.57%的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小于100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及大型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较大,城农商行的绿色贷款规模较小。在绿色贷款增速上,大部分银行的增速较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在20%以上的银行占比有76.19%,增速在10%(含)-20%的银行占比为11.90%,增速在0%(含)-10%的银行占比为11.90%,没有绿色贷款余额的银行占比有所下降,说明大部分银行对绿色金融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绿色金融贷款的发放金额逐年增加。
如图9,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绿色贷款增速与银行ESG评级成正比,ESG评级等级高的银行绿色贷款增速的表现相对更好。评级结果为A和BBB的银行中,均有85.71%的银行绿色贷款增速在20%以上;评级为BB的银行中,有70.00%的银行绿色贷款增速在20%以上;评级结果为B的银行中,没有银行绿色贷款增速超过20%。
在绿色债券、ESG概念理财产品规模、绿色金融投资规模等方面,因为披露标准不统一,大部分银行没有披露相关数据。从披露的数据看,大部分银行发行的绿色金融相关产品金额不是特别高,但做了多样化的尝试,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金融体系往多元化趋势发展。
抑制污染投资
为加快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可见,抑制污染性投资是银行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投资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绿色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42家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中,有78.57%的银行对 “二高一剩”行业贷款实行限制,从实际行动上推动ESG的建设。但也有21.43%的银行没有限制“二高一剩”行业贷款,这些银行主要是中小型银行。这表明在ESG建设中,大型银行能积极倡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ESG的建设,而中小银行相关实践还有待改进,未来中小银行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到ESG的实践中。
总结
通过对42家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E(环境)绩效分析发现,在“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上市银行在E(环境)的建设中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大部分银行建立了环境管理目标和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在组织结构上,成立了绿色研究院、绿色金融事业部等,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市场主体低碳转型。但城商行在绿色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的投入,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提高银行的E(环境)的整体水平。再者,因为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规范,上市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环境信息披露不够完善、不够规范,未来在信息披露方面,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进而提高上市银行整体ESG表现。
申明:以上分析以上市银行披露的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和2022年度银行年报等公开信息为数据来源,评级信息存在不充分等局限性。联洲信评不对评级报告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作任何保证,评级结果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依据,仅作为基本参考。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