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对于寿险业而言,“300万营销大军”的说法曾持续多年,不过自2015年后,营销大军便以每年百万级的数量增加。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近三年的几个时点的 *** 人数据:
2015年三季末,接近400万,具体为392万人,同比增加116万人;
2016年底,突破600万,为657万人,一年增加186万人;
2017年底,突破800万,达到807万人,当年增加150万人。
保监会近年在公布这个指标数字时,多以保险业吸纳就业、稳定社会就业的角度来表述。
一位离开保险业两年的个险负责人听说已经有800万 *** 人时,吃惊的模样让人印象深刻,“太疯狂了”。
*** 人队伍“新争夺战”
自1992年友邦将 *** 人模式引入中国寿险业以来, *** 人渠道一直为传统大型寿险公司所重视,新成立公司或中小险企对其依赖程度,则经历了摇摆。
在早期,渠道还相对少,仅个险、银保两大渠道。对于新公司或中小险企而言,队伍基础薄弱、品牌认知度低,要建立培养自己的 *** 人队伍成本高,初期往往以挖角大公司做得好的个人乃至团队为主。业内对此还有一个专业词汇“聘才”,对于什么级别的 *** 人给予多少“转会”费用,以及挖角成功后每月不同业绩对应的奖励等,都有明码标价。
随着2012年以来银保、互联网、中介第三方等多元渠道的逐渐发展,中小险企出现了一批探索“轻资产”模式的群体,比如前海、珠江、弘康人寿等,让同业看到了这一模式做出成绩的希望。不过,随着2016年以来的寿险监管收紧“纠偏”短期简易理财产品,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型的寿险产品被鼓励,适宜的销售渠道重回个险 *** 人渠道,中小险企又有了掉头回个险的迹象。
可以说,尽管 *** 人总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险企来说,每一家的“增员”都不容易。个险业务比较突出的大型寿险公司,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成为被挖角的重点对象。
为什么保险业365天都在招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呢,保险从业人员这么多,为什么保险公司还在天天招人?为什么保险业365天都在招人?
1、扩大保险知识覆盖人群
成功 *** 入保险公司以后,不论你是 *** 、 *** 、实习、试用、正式人员,都会接触保险知识,保险公司也会进行大量的培训教育。因为你自认为已经是从业人员了,学习相关保险知识也是你主观愿意进行的行为。双重作用下,在丰富保险知识的同时,你必然会更加重视保险的作用。在你的带动下,你周围的亲戚朋友或多或少的也会接触一定的保险知识。有了这种普遍的保险知识教育,保险公司再对保险进行推广就会容易一些了。
2、员工出单考核
保险销售的提成比例很高,比一般的销售工作都要高,而底薪很低。这就注定了销售业务员是靠业绩的程度大大提升(远大于其他行业)。针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更是需要完成业绩才能一步步转正。不论是新入职的大学生,还是再就业的大叔大妈,如果刚刚加入这个行业,哪会有那么多的客户资源,只能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依靠亲戚朋友对你的信任,才能勉强完成业务考核。自然而然的帮这个保险公司提高了销售业绩。
我一直强调的就是,购买保险要个性化,选择合适自己的,量力而行,适度购买。选择自己想要规避的风险及希望得到的保障来选择购买合适的保险。但人都是有所诉求的,不论是正面的奖励和晋升激励着保险从业人员还是巨大的业绩考核压力压榨着保险从业人员。作为保险的员工还是会希望增加自己的业绩,继而会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尽量多买保险,一旦他们买了不适合的保险,彼此的信任就会出现裂痕。
所以说,保险公司只要招人就是在招客户,也是变相增加销售业绩的一种手段。就好比车险已经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一样,希望整个行业可以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