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东京电力公司在今天举行的临时记者会上表示,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24日当天,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按照东京电力公司公布的计划,会有一条约1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海岸边的储水槽延伸至太平洋,该隧道出口距离海面约12米,核污染水将通过此隧道排海。
从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使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到如今已过去12年。事发之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水为反应堆降温,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如今,日本积存的核污染水已超过130万吨,而且还在以每天超100吨的速度增加,预计未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如果核污染水一直增加,排海将会一直持续。
日本政府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引来日本国内渔业团体、太平洋沿岸地区、南太平洋岛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
尽管多方反对,日本仍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核污染水排海,带来哪些影响?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海关总署:即日起全面暂停
进口日本水产品
8月24日,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记者提问。
该负责人表示,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于8月24日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此举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海关总署将持续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况,视情动态调整有关监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民健康、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
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3-08-25;:李丁丁;file:96--bdd0-433b-bde3-;:29;from:江苏广播;:2023-08-2507: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