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项目名片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
位于科学城中路西段北侧,占地85.7亩,规划总规模10万吨/日,服务范围包括天府新区核心区,服务面积55平方公里,其配套污水干管沿鹿溪河上下游两岸敷设,全长11公里。项目投资8.5亿元,由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天投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成都兴天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等。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地面层是一个活水公园。该公园将利用污水厂的高品质再生水,以地下涌泉的形式汩汩流出,潺潺流水梯次流过层层生态草塘,各类植物间布其中,人行栈道串联其间,形成一个融休闲游憩与水环境科普为一体的亲水景观空间。
污水处理厂主体分为地下两层:
负一层是操作层,所有仪器、仪表和控制设施都分布在该层,人员的检修作业也在该层进行。
负二层是水工艺处理层,MBR生化池、膜池、生物除臭、接触消毒池、臭氧间及活性炭滤池等,所有工艺污水处理池都在该层。
地面公园,供市民游客享受阳光草坪;地下污水处理厂,为天府新区核心区水资源循环利用保驾护航……成都晚报记者昨日获悉,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将于8月底通水试运行。该厂是成都市首个PPP模式水环境整治项目、第一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也是四川最大规模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地埋式
用地比地面污水厂节省一半
记者昨日探访施工现场获悉,该厂主体已完工,设施设备安装进度已达80%,主体结构周围的地下土层已陆续开始回填。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许洪搏介绍,该厂正在安装的设备设施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另外5万吨/日的设备安装将根据天府新区核心区的发展速度择机建设),可提供高品质再生水规模1万吨/天,普通再生水4万吨/天,再生水通过综合管廊中的再生水管道输送至各使用终端,用于冲厕、道路洒扫、绿化浇洒、环境用水、河道补水等。
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到底长啥样?许洪搏借助项目沙盘进行了讲解。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地面层是一个活水公园。该公园将利用污水厂的高品质再生水,以地下涌泉的形式汩汩流出,潺潺流水梯次流过层层生态草塘,各类植物间布其中,人行栈道串联其间,形成一个融休闲游憩与水环境科普为一体的亲水景观空间。
污水处理厂主体分为地下两层:负一层是操作层,所有仪器、仪表和控制设施都分布在该层,人员的检修作业也在该层进行;负二层是水工艺处理层,MBR生化池、膜池、生物除臭、接触消毒池、臭氧间及活性炭滤池等,所有工艺污水处理池都在该层。
许洪搏介绍,与普通地面污水处理厂相比,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致节约了50%。
关键词·生物除臭
除臭等级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除了埋在地下看不到,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还有一大特点:闻不到。“大部分地面污水处理厂的空气环境都与大气相连,异味直接散发掉了;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封闭空间,除臭至关重要。”许洪搏称,为降低环境影响,该厂采用了成熟的生物除臭工艺,除臭等级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事实上,不仅是建成后运用的水处理工艺亮眼,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从设计开始就有“杀手锏”——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有了它,我们的建设指南就不再是各种管线的平面图纸,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三维模型。”许洪搏透露,在建筑信息模型的辅助下,仅设计阶段就揪出1000多处管线碰撞。“如果用的还是一张张平面图纸,这些问题纠正起来就很慢,甚至可能到施工阶段才发现,然后不得不返工,费时又费钱。”
据了解,一座与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同等规模的地面污水处理厂建设工期约为18个月。而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从去年11月开工,到今年8月底通水试运行,工期仅10个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带来的便利。
许洪搏表示,建成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还将继续服务于该厂的运营,“比如某根管道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可在平板电脑上直接察看到故障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从而快速精准地处置。”
关键词·科普教育
青少年可近距离了解水处理知识
当然,地面上也并非全然不见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身影,该厂的综合楼、科普展示厅、景观排气塔等地面建筑就分布在活水公园。
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含中央控制室、化验室、管理办公室等功能区块。由于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屋顶海绵式雨水系统、光导集光等绿色技术,这栋大楼也是一座环境友好的绿色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兴天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将以天府新区绿色发展为背景,结合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特点,把科普展示厅建成一座向公众开放的集科学试验、环保教育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许洪搏介绍,未来全市的大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到此实地参观了解“全地下式污水处理”“超滤膜技术”“深度再生水处理技术”“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技术”等绿色的水处理知识。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摄影 李慧颖
【市民期待】
即将定居成都的安徽人郝致远:
希望水质量分析数据随时公布
四川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郝致远来自安徽,不仅留在成都工作,并打算在此定居。在成都生活了三年,跑步和散步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我一般在望江公园跑步,这几年明显感觉锦江水质越变越好,时常可以看见游动的鱼群。”由于经常关注新闻,郝致远对“成都治水十条”十分了解,“成都市多领域、多方位、多维度治理水污染,我相信未来的水质会更好。”对于“治水十条”中的内容,郝志远最关注的是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这两个板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用水的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工业污水的处理又会对生活用水产生很大影响。”
郝致远认为,“每个市民都是保护水资源的参与者,生活中都应养成习惯,合理处理用水,妥善处理污水。”谈到对未来的期待,其希望水质量分析数据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随时公布并及时更新,方便市民了解水质情况,同时也起到监督作用。
成都晚报见习记者 胡亭
【环保多一点】
露天烧烤危害多
烧烤是城市街头巷尾的美食之一。夜幕初降,人们常常呼朋唤友在烧烤摊把酒言欢。但在这欢乐的景象中,却掺杂着许多不环保的因素。烧烤时产生的油烟弥漫在空中,呛鼻的烟雾不仅污染了空气环境,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地面泛着污水,各种厨余垃圾随处可见,有些垃圾甚至直接被倾倒在草丛和河道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每个社会成员都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同时更应成为治理污染的积极参与者。烧烤固然美味,但露天进行危害环境。不仅要倡议露天烧烤摊经营者开展环保经营,采用先进技术如无烟电箱烧烤等设备,将烧烤优化为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美食,还应减少节假日露天烧烤的次数,度假时可以做好饭菜带到野外,吃完再将垃圾收好拿回来。如此,既环保又方便,也不破坏美景,一举多得。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见习记者 何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