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近日,在脉脉职言区,有加V认证的58同城员工发声称,58同城开始裁员,裁员比例为20%。同时,58同城还单方面强制员工停薪留职2个月,每个月只发放1760元,并晒出了待岗协议。
3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向58同城公关进行求证,对方表示,关于网上传言消息均不属实。对于其他相关问题,暂时不接受采访。
裁员传闻风波背后,记者发现,近年来,虽然58同城一直保持盈利,但增速在不断放缓。
自从与赶集网合并后,58同城不断拆分出业务,瓜子二手车到58到家,再到快狗打车,各自已经在领域中成长为独角兽,而留下的58同城仍困于“虚假信息”中。
网友曝料开始裁员 58同城回应传言消息不属实
这不是58同城(NYSE:WUBA)第一次陷入裁员传闻的风波中。
在2019年,58同城CEO姚劲波曾发内部信“自打脸”。称在年初的年会中提到今年不裁员,但不代表不淘汰、替换人,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年底前降级或请走10%的副总裁。
“请走”不算裁员,这在当时一度引发了外界的争议。
而在新一轮的裁员传闻风波中,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加V认证的58同城员工在脉脉晒出《待岗协议》。协议显示:从3月x日起至4月30日,该员工待岗,待岗期间,58同城每月支付其1760元(基本工资的80%)。
同时,该员工称,58同城从3月2日开始裁员,裁员比例为20%。天眼查显示,《待岗协议》上显示的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披露网址就是58同城的网址。
3月3日,当红星新闻记者就此向58同城公关求证时,对方表示网上传言消息均不属实,对于其他相关问题,暂时不接受采访。
在裁员风波背后,红星新闻记者翻阅58同城财报发现,近一年来,58同城的营收增速不断下滑。从2018年第四季度的30.6%,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22.5%、20.5%以及17.4%,增速已经跌至20%以下。
事实上,自从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后,它不断拆分出业务,瓜子二手车到58到家,再到快狗打车,都已经在各自领域中成长为独角兽,而58同城仍走在转型的路上,试图从信息分发平台转型为综合服务平台。
“58同城过去的(收入)增长主要是靠会员数,就是客户数的增长以及会员的竞价广告等收入增长。未来可能更多地为大客户、为品牌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这部分的收入占比可能会更高。”2019年11月,在发布第三季度的财报后,姚劲波在电话会议中分析称。
而事实上,在58同城转型的背后,是它的一个大痛点——撕不掉的“虚假信息”标签。
转型之痛:能成功甩掉“虚假信息”的印象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58同城屡屡出现在社会新闻报道中,新闻点都是相似的:求职者/求租房的人通过58同城寻找相关信息,在面试/见面后,对方以培训费/押金等名义要求缴纳一定的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据澎湃新闻2018年报道,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其中,有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曾有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向58同城发送了司法建议,建议其采取措施堵住平台监管漏洞。
招聘信息和房产信息是58同城中排在前列的板块,但也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据红星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今,58同城已经被长沙、杭州、上海、北京等各地的相关部门约谈超过10次。
3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58同城”“虚假招聘信息”等关键词后,相关文书已达到181篇。同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58同城的累计有效投诉已经达到131.74万起。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58同城关于虚假信息已经有所改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期的多起投诉几乎都不是针对平台上的虚假信息,而是针对58同城的客服。
3月以来,有7位投诉者称,58同城将其认定为“发布虚假房源”,并以此为由扣除了保证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是58同城正在强化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
过去作为信息分发平台,58同城的盈利模式依靠信息发布;而现在,58同城试着从信息分发平台朝着综合服务平台转型。不仅为转型扩建团队,引入李子健等高管,还重新定义了“服务”和S线员工的概念,后者的S从销售(Sale)员工改为服务()员工。
这次转型能否成功,最终还要等待市场来检验。
红星新闻记者 袁野 杨佩雯
编辑 白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