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观察家
一旦盐囤多了,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浪费。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福州发布”8月24日发布消息称,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消息影响,福州有些市民抢购食用盐,目前永辉部分门店出现食盐抢购情况,朴朴、永辉生活食盐卖断货。而在福州之外,扬州等地也出现此类现象。
日本排放核污水,确实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但几乎是第一时间,已经有专家公开表示,抢盐属实是没必要。
据中国盐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小青介绍,我国生产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可见,我国市场上大部分食用盐都是国内生产,与海洋无关,当然也谈不上受到核污水的影响。
当然,在一些沿海省份,海盐的市场占比会高一些。比如广东,海盐在广东食盐市场中占据超三分之一的份额,不过这也不意味着要囤盐。目前,广东省、市两级食盐政府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10.8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能迅速及时响应,人们没必要恐慌。
事实上,囤盐的危害却显而易见。首先就是资源浪费。食用盐一般只有三年保质期,但人体一天的健康摄入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因为严格的销售制度,个人也不能转卖食用盐。这就意味着一旦盐囤多了,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浪费。
此外,抢购也一定会带来价格上涨、社会恐慌。所谓“柴米油盐”,也说明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不可取代。一旦食盐的获取成本急剧增高,由此产生的民生影响恐怕是巨大的。
日本不负责任的核污水排海之举,固然应当谴责,但人们在此时也应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切忌盲目跟风。
此外,也应当警惕一些人试图扰乱市场,借机炒作牟利。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当时武汉就有一位市民花高价购入食盐13000斤,被网民戏称为“抢盐帝”,当时就有人质疑他是借机囤积居奇。
眼下,人们还是应当保持理性和淡定。食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国家对食盐质量的检测有着严格、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目前国家也已经对海盐生产海域进行了严密的监测,确保食用盐的安全。
同时,针对日本的排海之举,各项应对措施都在迅速跟进。比如,海关总署已经在24日中午发布消息,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民众食品安全的必要之举。
再比如,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市食盐储备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市民无需囤盐。类似这样的官方及时发声,也能起到澄清谣言、稳定民心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们的焦虑。
对此,人们应当相信相关部门可以有效应对核污水排海事件,保护好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至于非理性的抢盐、囤盐,大可不必,也该适时停止了。
□江城(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