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9月8日,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南京举办,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一年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效。
《报告》显示,目前工信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13000余项,展现出较强的行业话语权。
《报告》指出,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上中小企业的3.4倍。
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贴合市场加速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上市,上市企业主要布局在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热门赛道。3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曾申请银行贷款,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
积极支持相关企业挂牌融资
《报告》显示,为切实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在国家推进重点支持和创新融资工具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背景下,各地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形成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合力。
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各地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提高贷款贴息水平和担保费补偿水平。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同比增速22.6%,较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出11.69个百分点。
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报告》指出,2022年工信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进一步推动产融对接,鼓励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专属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强金融支持。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优质企业。
同时,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过半。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各地区域股权市场踊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成为吸引全社会资本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首发上市融资近1700亿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计有3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
此外,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活跃,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融资支持。《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设立1988支政府引导基金,认缴规模(或首期规模)约6.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15支,同比上升2.7%,目标规模约6613.62亿人民币,同比上升7.0%;已认缴规模约3831.9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0%。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积极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设立27支直投子基金,投早投小投创新,累计投资金额近3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不仅撬动社会资本形成远超资金规模数倍的社会资本投资,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声誉担保机制。
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存在融资需求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十四五”开局阶段发展势态良好,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全年营收3.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约11个百分点;全年利润总额超3800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超10%,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高约4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8084家,占比为89.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9个为制造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93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178家)、通用设备制造业(991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19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18家)、汽车制造业(595家)、仪器仪表制造业(44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9家)、金属制品业(332家),另外1个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53家)。
营收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营收3.7万亿元,户均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1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内,占比12%,同比减少45%;多数企业营收处于1亿元(含)至10亿元区间,占比增至80%,结构性增长趋势明显;营收超10亿元(含)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至700余家,同比增长76%。
从利润方面来看,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效益改善,实现全年利润总额超3800亿元,户均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利润处于1千万以下区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减少了600多家,占比降至28%;利润处于1千万(含)至3千万区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至占比排位第一,约为33%;利润破亿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至889家,同比增长超45%。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的显著特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普遍与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制造强国战略重点领域分布中属于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企业数量排名前三,分别为2242家、941家、892家,占比分别约为23%、10%、9%。
(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所属产业链分布,图标来源:《报告》)
《报告》还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话语权有所提升,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总数累计13000余项,包括国家标准6000余项,行业标准1930余项,团体标准5300余项,平均每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定1.5项标准。其中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900多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贴合市场加速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上市,上市企业主要布局在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热门赛道。3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曾申请银行贷款,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培育专精特新
吸引中长期资本支持
《报告》指出,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意义重大,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动前端激励补贴向后端权益保护过渡,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引导企业家增强精益创业和勇于创新的自信,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敢闯敢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吸引力强,长期投资价值高,且直接融资需求旺盛。《报告》明确,要进一步放大政策性金融效果,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投资乘数效应,有力推动社会资本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进流转,破解传统信贷支持“缺信用”和“弱担保”两大难;引导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坚持做长期投资和价值培育,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注入源头活水,通过稳健支持形成中长期资本供给。
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聚焦“减排增汇”“双化协同”“以链促转”等路径方式,积极参与区域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共同推动区域落后产能循序化解和产业集群绿色转型。
此外,《报告》指出,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胆“走出去”,链接聚合国际优质创新资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强我国中高端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依托中外合作园区、海外科创飞地、离岸孵化器等平台载体,打造一批标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有效指导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与风险规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凸显我国对外开放的引力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