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PM2.5浓度连年下降,湘资沅澧“四水”水质愈发优良,湖南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答卷”被评为“优”……
“湖南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蓝天白云渐成常态,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介绍,“十三五”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展望“十四五”,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今年11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通报中,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被评定为优秀等次,获国家层面肯定。
“十三五”以来,湖南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努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环保答卷”。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5月,湖南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以顶层设计锚定发展方向,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
生态环保责任压紧压实。《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走在全国先列。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纳入市州和省直单位绩效评估,纳入省政府督查激励措施重要内容,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大格局逐渐形成。
寒冬时节,益阳宏安石煤矿山上依然绿意动人。曾经无序开采造成的“伤疤”,经过生态修复后逐渐抚平,一座座大山正在恢复生机。今年11月,益阳市生态环境整改做法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编入全国10个整改先进典型案例集。
近年来,我省聚焦中央交办督办问题,建立省级领导分片包干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建立督察问责长效机制,确保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一批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生态环保督察力度不减。今年9月与10月,先后对14个市州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始终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群众投诉的生态环境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秋末冬初,3000多只小天鹅从蒙古、西伯利亚等地成群结队飞临洞庭湖。近年来,洞庭湖区越冬候鸟每年增长2万余只,达24.7万只。白鹤、小天鹅、白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见证洞庭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5年,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达到0.112毫克/升,生态环境问题严峻。随后,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吹响“集结号”,在九大片区、十大重点领域祭出重拳。湖体断面水质的总磷浓度稳步下降。监测显示,今年1至11月,洞庭湖总磷浓度为0.059毫克/升,比2015年下降47.3%。
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环境治理战役”列为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战役”之一。《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坚决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各项标志性战役。
蓝天不是一天绘就。2018年以来,先后实施大气治理项目735个,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机制。今年1-11月,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5.1%,较201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1微克,较2015年下降了20微克。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均值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守护碧水久久为功。湘江保护和治理持续开展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流域安排各类整治项目3578个,累计淘汰退出涉重企业1200余家。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黑臭水体治理推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今年1-11月,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5.9%,较2015年提高8.7个百分点。
打好净土保卫战。2016年以来,我省累计安排215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修复,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推进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万千村落添“颜值”,1.3万个行政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126个县市区(含管理区)全部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
严格环境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态势。
连续4年开展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成为湖南特色品牌,被生态环境部向全国推荐。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建设等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每年以工程化、项目化的形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力攻坚,2018年完成任务1140个,2019年完成任务1256个。2020年,1501个任务基本完成。
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撑起绿色“保护伞”
11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对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表彰授牌。至此,我省长沙宁乡市、邵阳新宁县等11个县(市、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郴州资兴市、张家界永定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十三五”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省上下成为共识。
筑牢生态屏障,我省划定生态红线,发布“三线一单”成果,确定在生态环境资源约束下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信用评价等制度,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奖惩、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撑起绿色“保护伞”。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省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实施“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垂直管理改革、全省排污许可证核发等任务提前完成;生态环境应急指挥大厅、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和互联网+督察、执法、审批、监测、监控、政务、党建、宣传八个平台建设,夯实了基础能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用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出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坚决防止督查、执法“一刀切”,下放17项审批权限。2019年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1.5%。
(文/曹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