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0.2中小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可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 例如,如果流域管理和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则可以简化评估工作。 1.0.3为了协调我国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确流域规划的编制必须根据土地整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论证。 因此,条例规定,维护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相同。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是规划的重要目标1. 0. 31. 0. 4 流域环境影响评价不同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SDJ30288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评价项目建设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合理评价其有益影响可以减少或改善不利影响,为项目方案论证和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在流域规划阶段进行。 从生态环境角度,对流域内多个水利水电工程及水利措施组成的流域近、远期规划方案进行估算和评价。 参与规划方案比选,研究维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 修订完善规划方案。 推荐的规划方案既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满足环境目标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开展了区域环境评估。 例如,日本开展了一系列沿海工业基地和流域规划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要调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具体的环境规划目标。 参与规划方案的制定和比较。 在比较和选择方案时,必须评估每个方案对流域的环境影响。 当拟定规划不能满足环境目标时,有必要研究改进规划方案的措施。 因此,要求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与流域规划工作紧密结合,成为流域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1。
0.6 流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与流域规划范围一致,但也存在评价范围与规划范围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河段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涉及河段以下区域的流域环境状况调查2。 0.12.0.2 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自然和社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流域环境状况及现有水利工程对流域环境的影响。 环境状况调查的内容应根据流域环境特征确定,避免重复工作。环境状况调查应与规划资料调查收集密切配合进行。 2.0.3 流域内自然条件下的环境问题,是指未经规划的流域内原有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 已建水利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指因工程建设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流域内建设的防洪、灌溉、航运、水电等工程引起的水文泥沙条件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环境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指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等。 针对流域等环境问题引起的长期环境目标的制定,应当根据流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在规划措施能够实现和国家财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如果目标太低,环境可能会受到破坏,污染也无法得到控制。 目标太高,投入太大。 大事不易办成 3.0.2 美国1974年颁布的《土地资源规划原则与标准》对环境质量目标提出了以下总体要求: 1、必须管理、保护、扩大或开放自然风景区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区域和场所。 2.管理和保护特别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鱼类等生物、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地质资源。 3、控制污染,防止侵蚀,恢复区域水土资源。 4、在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目标时采取谨慎措施,避免损害未来资源。 使用已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5、与策划工作相应的其他要求。 结合我国河流管理和开发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水土资源规划的经验和规范,提出七项环境目标和要求。 编制流域规划时,应当考虑流域的实际情况。 3、针对环境形势和需要规划解决的环境问题,制定具体的中长期环境目标,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0.4 在流域管理和开发过程中,因水资源重新分配而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上游大规模引蓄水资源,增加了山前绿洲扩大效益,但下游灌区却受到严重限制。 缺水导致一些绿洲荒漠化。 河北省大清河流域上游水库调整水量,开发山前平原灌区。 这已成为中下游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白洋淀,华北明珠,已干涸多年。 在广东东江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输港水任务逐渐增多。 流域各用水部门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东江水资源特别是枯水期的矛盾更加突出。 迫切需要通过规划合理调整全流域水资源,满足东江中下游生产、生活和环境用水需求。 因此,需要制定法规。 要求流域规划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配置不当造成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3.0.5 应根据不同断面地表水区的使用目的,制定和确定江河不同断面的水质保护目标。 研究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规划,单独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针对一定流域的管理和开发任务而编制的专业规划。 近年来,我国对主要流域规划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修订。 我们编制了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3.0.7。 近年来,我国环保水务工程和用水量不断增加。 例如,江苏沿海地区每年安排一定量的冲淤水对河口进行维护。 佛山市修建沙口闸,引北江水增汾江水量。 佛山段河流稀释自净能力桂林市采取措施改善枯水期漓江旅游条件。 上海市采取措施增加漓江枯流。 上海市向地下含水层补水,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新疆市保护叶尔羌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沙漠生态环境。 规划要求向沙漠过渡区、塔里木河等地区输水。因此,条例强调流域规划应考虑环境用水需求3。
0.8 对于流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应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能够基本改善环境状况并可实施的规划目标,并纳入规划方案。 例如,流域规划提出了2000年的规划环境目标,规划方案必须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12000年,灌区300万亩灌溉面积中,人工林、人工草地灌溉面积将分别不少于120公顷,苜蓿、园艺。 草地灌溉面积也不少于55公顷。 比例保持在7:1.5:1.5,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苜蓿、园艺的比例达到5:3:1.1。 合理配比是为了优化灌区人工生态环境。 2000年,人工林和天然林总面积不低于350,使灌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23。保证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用水和保护区外荒漠植被用水保证率75年灌区用于林地、牧草、苜蓿绿肥灌溉及下游胡杨林地用水,水量不低于用水量的1/3流域国民经济各部门。 4 确保保证率达到50年当年向塔里木河下游供水。 35米山水库建成前,应采取疏浚、建设防洪重点工程等措施,确保灌区能承受5年一次的洪水。山水库建成后,泄洪量如果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不会超过五年一遇的洪水。 6 通过合理的排灌措施和相应的农林牧综合管理措施,将灌区地下水位控制在作物范围内。 改善抗涝深度以下中重度内涝土地 120 7 通过建设防风树干林和农田防护林,保护下游 142 万亩胡杨林 52,使灌区 8 级以下大风不致危害。
5万亩红柳林,改善灌区周边生态环境,维护绿化轮廓。 8、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保护灌区水资源免受工业农业污染。 4.0.2 环境影响识别、估计和总体评价如果规划方案的实施影响多种环境因素时,应识别和筛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影响评价。 识别和筛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这里介绍交互矩阵法,供参考。 交互作用矩阵如表4所示。水平标题0.2表示影响因素或环境问题,如河湖水质、自然因素中的水资源量、土地利用、土壤、沼泽、盐碱化、荒漠化、地下水水位、森林植被、河道和河口侵蚀淤积、生态因素中的陆生和水生生物、珍稀陆生和水生生物。 动植物、水库移民、土地淹没、人口健康、文物古迹、就业、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等社会要素。竖表表示水库防洪、发电、航运等规划工程措施的作用、灌溉、城市供水、水土保持、中小型工程、地面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等矩阵分析结果应有书面说明,明确本规划可能对哪些环境因素产生显着影响影响。 4.0.2 流域规划与发展管理计划 环境影响交互矩阵表 影响因子 自然要素 生态要素 社会要素 土地 土地 林河 土地 土地、海洋、水、土壤、文化、经济、人类社会、开发与治理、地表工程措施、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 1.S表示可能有重大影响。 这意味着可能会产生影响。 空白表示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2.
土壤三化是指土壤盐碱化、沼泽化、荒漠化3。结论本规划对水质、水资源配置、土地淹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环境因素产生重大影响。 4.0.4 环境影响估计是相对于没有计划的情况而言的,即执行了某个计划计划而没有执行该计划的情况。 比较是评价的基础。 由于社会和环境条件总是在变化,规划外的情况并不是现状,而是在现状基础上考虑人口增长、污染源、经济发展等因素并延伸到规划层面的比较规划。 应采取改进措施或纠正措施。 当规划方案仍不能满足环境目标时,需要调整流域环境目标的标准和要求,但调整幅度应在最低限度,不能因规划方案的实施而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 4.0.5 流域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是对流域的评价。 流域内已建和规划的骨干工程和地面工程、井灌、水土保持、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将从宏观角度进行评价,而不是对单个项目进行逐一评价。 4 0.6 总体评价一般可采用表格法。 采用制表的方法,对各比较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